中國全年新車銷量已確定將首次突破2000萬輛大關。除了上海等沿海地區外,內陸地區的新車需求也正在擴大。世界新車銷量的大約4分之1集中在中國。全球的大型車企正在進一步加速「轉向中國」,而日系車企也將在中國這一巨大市場尋求捲土重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1月1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新車銷量比去年增長20.3%,達到193萬2600輛。1~10月累計達到1781萬5800輛。如果保持這一增速,2013年全年將達到2100萬輛左右,超過2012年的1930萬輛,創出新高。
日系車捲土重來
世界新車銷量2013年全年有望超過8000萬輛。中國新車市場的規模為美國的約1.4倍、日本的約4倍。本田會長池史彥表示,「中國市場將拉動世界汽車産業」。
而拉動中國新車市場增長的則是內陸地區。此前上海和廣州等沿海地區的消費者是購買汽車的主要群體,但在城市化不斷推進的內陸地區,新車需求也正在擴大。
中國汽車保有量已在2012年突破1.2億輛。雖然仍低於美國的約2.5億輛,但超過日本的約7900萬輛。但是,汽車保有量佔中國人口的比例還不到10%。考慮到日美歐的普及率達到60~80%,可見中國增長空間巨大。美國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CEO)艾倫•穆拉利認為,「到2020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萬輛」。
為搶佔將持續增長的中國巨大市場,世界大型汽車企業將展開攻勢。
德國福斯於8月啟用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新工廠,開始生産轎車「桑塔納」。計劃以中國內陸地區為中心,到2015年之前投資9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00億元)。此外,美國通用汽車(GM)也已開始在中國內陸地區擴建工廠。
由於中日關係對立引發的反日遊行的影響,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曾一度低於10%,但今後將通過投放面向中國市場的新款車來尋求捲土重來。10月,日系車在華份額已接近反日遊行發生之前的2012年8月(18.6%)的水準。
大氣污染成為絆腳石
雖然中國新車市場將持續迅速擴大,但今後環境問題可能成為阻礙。
在北京等地,「PM2.5」引發的大氣污染日趨加劇。其原因的20%以上被認為是汽車廢氣。
中國上路行駛的汽車多為新款車,汽車性能並不特別惡劣。有觀點指出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在於中國採用的劣質汽油。中國汽油中的硫磺含量達到日本約15倍,要提高汽油的品質,需要更新石油冶煉廠的設備。但是,由於不願負擔總額達到500億元投資,石油企業對更新設備持消極態度。為了緩解民眾對環境的不滿,有關當局可能加強對汽車的限制。
實際上,北京早已開始按牌號實施限制,限制汽車可在市內行駛的日期。此外還計劃到2017年底,將北京市內汽車保有量控制在600萬輛以內,即比目前增長10%左右。有觀點認為,上海、天津和廣州等汽車保有量大的城市也將引入同樣的限制。
(阿部哲也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