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持續減速。中國國家統計局於4月16日宣佈,2014年1~3月國內生産總值(GDP)在剔除物價變動影響後實際比上年同期增長7.4%。由於受政府主導的淘汰重工業過剩産能等結構調整的影響,企業的生産和投資均出現回落,增長率已經連續2個季度出現放緩。預計中國政府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防止經濟嚴重惡化。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領導層希望兼顧經濟穩定和改革,打算在一定程度上允許經濟增長放緩。今年的增長目標設為7.5%左右,李克強總理表示,「無論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或低一點,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不出現較大波動,都屬於合理區間」。市場已經開始擔憂中國經濟減速給世界經濟帶來風險。
1~3月增長率略微高於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經QUICK新聞(NQN)共同實施的市場調查平均值(7.3%)。但低於2013年10~12月增速(7.7%),創出2013年7~9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從環比來看則增長1.4%,低於2013年10~12月的1.8%。
GDP之外的一般經濟數據也凸顯出經濟的減速。1~3月顯示建築與設備投資趨勢的固定資産投資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7.6%。雖然仍對經濟構成支撐,但增速低於2013年全年水準(19.6%)。
此外,企業生産也出現放緩。中國政府正在推動鋼鐵和水泥等存在過剩産能的重工業淘汰落後設備。再加上國內外需求增長乏力,1~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8.7%。增速低於2013年全年的9.7%。
個人消費也缺乏強勁勢頭。顯示消費動向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零售業銷售額)1~3月增長12.0%,低於2013年全年水準(增長13.1%)。新領導層作為反腐敗的一環持續推行節儉令,這正在給消費整體造成長期影響。
地方城市的住宅樓價格也不斷出現回落,一面倒的房地産市場也出現了陰影。此外,債務違約問題也相繼出現。經濟增長從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結構改革還需要時間,但改革的「痛苦」也開始逐步表面化。
不過,中國有地方政府的債務、當局不能十分把握的理財等「影子銀行」等問題,實行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不太容易。目前方針是通過小微企業的減稅、加快鐵路建設等支撐經濟。但在金融市場上,擔憂經濟減速,希望實施刺激政策的期待開始升高。
(山田周平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