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決定3年內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設立處理智慧財産權相關案件的智慧財産權法院。最早將於2015年春季設立。在中國,智慧財産權相關訴訟案件不斷增多,中國政府希望通過設立智慧財産權法院來迅速處理相關訴訟。此外還將培養掌握智慧財産權相關專業知識的法官。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前表決通過了《關於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智慧財産權法院的決定》,新華社報道了相關消息。
決定表示,智慧財産權法院管轄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積體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智慧財産權民事和行政案件。
根據決定,不服國務院行政部門待定或者決定而提起的第一審智慧財産權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由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管轄。
關於著作權、商標等智慧財産權民事訴訟,將由智慧財産權法院所在市的基層人民法院第一審進行行政判決、裁定。相關上訴案件,再由各市的智慧財産權法院審理。智慧財産權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上訴案件,則由智慧財産權法院所在地的高級人民法院審理。
決定還提出培養智慧財産權司法審判人才,提高辦案品質的方針。
關於在北京等3個城市設立智慧財産權法院的理由,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表示:「完善智慧財産權司法保護體系、應充分考慮中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專利類案件相對集中、審判工作基礎較好的北京、上海、廣州設立智慧財産權法院」。
在中國,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智慧財産權相關的訴訟案件急劇增多。據中國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統計,地方法院1年內審理的智慧財産權訴訟案件件數方面,2013年為8萬8583件,猛增至2009年的3倍左右。
1993年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了全國首個智慧財産權審判法庭。之後,全國的法院設置了400多個智慧財産權庭,但是法院方面的處理能力跟不上訴訟案件的增長步伐。另外還存在訴訟處理耗時較長和法官缺乏智慧財産權專業知識等眾多問題,設立智慧財産權專門法院成為當務之急。
另外,由於中國對專利保護的忽視招致了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中國政府此舉還有宣傳司法制度改革,進而促進外國企業進入中國的目的。
此外,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和投資保護協定談判中,被已開發國家要求改善智慧財産權保護狀況的情況也多次發生。中國希望通過設立智慧財産權法院、改善智慧財産權保護環境來推動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自貿協定的締結。
(島田學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