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3月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防預算(中央政府支出)較上年增長10.1%,達到8868億9800萬元。連續5年保持2位數增長,創出新高。考慮到對抗提出重返亞太地區的美軍,中國將以海空兩軍為中心,加快引進最新裝備,積極開展海洋戰略。此外,為了轉向打造「迅速反應型」軍隊,中國還將討論軍隊組織的根本性改革。
國防預算的公開額規模繼續排在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位。中國政府自去年起,並未公開包括地方支出等在內的全國國防預算,被認為合計額將增加1000億元左右,達到約9869億元。
國防預算的構成依然並未公佈。除了中國軍方企業的開發費之外,軍方主導的宇宙開發相關預算等也不包含在內。此外,為了應對網路問題和宇宙領域等新的安全保障領域問題,軍方和企業推進技術共同開發的案例也正在增加。
總理李克強在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向海洋強國的目標邁進。進一步致力於高科技武器和裝備的開發。
其中,海空兩軍的預算似乎明顯增長。中國首艘國産航母的建造也是核心舉措之一。2012年部署的航母「遼寧」號是利用從烏克蘭購買的航母改建的,並非國産。
中國建造自己的航母計劃尚未正式宣佈,但正在穩步推進。「本市企業獲得了國産航母相關工程的訂單」,江蘇省常州市2月通過網際網路宣佈,該市電纜企業獲得了中國首艘國産航母相關工程的訂單。事實上承認了國産航母的建造,但之後相關內容被削除。
 |
軍隊的人大代表進入人民大會堂(kyodo) |
今年將受到關注的是9月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之際在北京舉行的大規模閱兵式。被認為將公開導彈等新型國産武器,將成為觀察中國軍事實力的機會。
不僅是軍事裝備的現代化,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在討論旨在提升軍隊能力的軍隊組織的根本性改革。就任之後,習近平反覆強調「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正在加快轉向能迅速應對國內騷亂和與周邊國家爭端的「快速反應型」軍隊。
去年,中國啟動了軍隊指揮系統的根本性調整,例如成立了橫跨全國7個軍區的綜合作戰指揮部門。中國軍方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正在增加旨在提升陸海空聯合作戰能力的演習機會」,演習費用出現激增。正在討論的方案是,將來為高效指揮軍隊,將調整現在的7個軍區,重新劃分為4個軍區。
當然圍繞中國的國防費,有觀點認為實際上達到公開額的2~3倍。在國際社會,不少觀點敦促中國抑制國防預算和實現透明化。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言人傅瑩在5日的記者發佈會上反駁稱,「這是確保國家安全的必要財政措施」。同時稱「中國的國防政策還是防禦性的」。此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反駁稱,中國軍事預算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不到1.5%,低於世界主要國家」。
(島田學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