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科學技術領域,中國的存在感不斷增強。中國在化學及材料科學等8個主要領域的半數項目上,成為世界頂級水準的美國科研的首選合作夥伴。中美共同執筆的論文也增至10年前的5.9倍。
另一方面,日美關係則日趨冷淡。文部科學省研究所的調查證實了這一點。中國的論文數量也自2006年開始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隨著國際科研合作的勢力分佈的改變,自詡亞洲科研領導者的日本將面臨戰略的改革。
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去年底之前進行的以論文資料庫等為核心的最新調查顯示,和國外機構共同研究的「國際合著論文」數量驟增。09年約有22萬件,10年間增加了近9成。
尖端研究需要優秀的人才和大型設備,一個國家很難完成。而且,國際合著論文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借鑒,品質和影響力均高於國內論文。與人才流動相對應的「研究國際化」已成為各國的發展戰略。
在國際科研合作方面,中日美的關係發生了巨變。中美合著的論文增至10年前的5.9倍,約達1.2萬件,日美的合著論文增加了41%,約為6700件。中國已經在「化學」和「材料科學」等4個主要領域,成為美國的最大合作夥伴。之前在化學及材料科學領域,日美的合作關係較為密切。中美的「靠攏」導致日本在美國的存在感相對下降。
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所長桑原輝隆指出,「全球科研的形式正在從一國單打獨鬥向多國合作轉變。日本在研究的國際化方面落後」。日本的論文約有7萬件,國際合著的比例僅25.8%。其中又有大約4成是和美國合作的。雖然比10年前下滑了7個百分點,但是「對美依賴」仍然在繼續。
在日美關係日趨冷淡的情況下,過於依賴美國,有可能導致日本難以推出領先其他已開發國家的科技成果。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綜合研究中心研究員秦舟指出,「日本應該加深與亞洲各國的關係,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