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國共産黨和日本自民、公明兩黨時隔6年在北京舉行了「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第五次會議」。在為期2天的日程中,雙方以社會保障等問題為中心進行討論,不會深入觸及歷史等問題。自2014年11月的中日首腦實現會談以來,兩國關係出現了改善跡象。中日議員交流渠道曾經為兩國關係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雙方希望能重新打通和構築這一渠道。
日本自民黨幹事長谷垣禎一在發言中強調:「日中關係正處於改善趨勢,要切實鞏固這一勢頭。希望能夠構築永不中斷的關係」。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家瑞表示,希望為兩國關係持續而健康穩定地發展提供建議。
該交流機制始於2006年,目的為建立執政黨間的交流渠道,但在2009年2月舉行第4次後就處於中斷狀態。2015年3月,谷垣禎一和公明黨幹事長井上義久訪華時與中方達成一致,決定年內重啟這一機制。
12月3日,谷垣禎一在會議上指出:「兩國的少子老齡化都在加劇,財政壓力成為課題」。中國和日本一樣面臨著勞動力短缺和社會保障費用增加等難題,在這方面的合作更加容易。井上義久則指出:「日本從很早以前就注重養老金、醫療等社會問題。願與中方一道分享我們的經驗」。12月4日的會議根據中方要求,將「一億總活躍社會」等作為議題。
此次會議以兩國可以合作的領域為中心進行討論,兩國的繼續交流成為會議重點。在12月3日的會議上,關於歷史認識問題,谷垣禎一僅表示「雙方應慎重處理對兩國國民感情造成負面影響的行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酒井恒平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