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制裁可能反傷本國企業
2018/03/26
美國川普政權宣佈了以資訊通信設備等為對象開徵高額關稅的對華制裁措施,但觀察中國對美出口較多的企業,大多是蘋果和亞馬遜等具有世界品牌號召力的美國企業的IT(資訊化技術)産品代工製造商。如果這些IT産品被納入制裁範圍,有可能對美國企業構成打擊。
![]() |
位於大陸的鴻海工廠(資料圖) |
觀察中國貿易資訊公司「國貿通大數據」匯總的2016年對美出口額排名發現,第1位是為蘋果代工智慧手機「iPhone」的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這是全球最大電子産品代工企業鴻海精密工業在河南省的下屬企業。
第2位以下也是來自台灣和新加坡等地、在大陸設有電子産品代工服務基地的企業。這些企業並不公佈自己製造的IT産品等的品牌名稱,但觀察中國子公司的網站和中國媒體的報道發現,它們正在為亞馬遜、戴爾、惠普、微軟、IBM等美國企業製造智慧手機、個人電腦、伺服器、智慧音箱等。
鴻海旗下中國子公司高管指出,美國大型IT品牌席捲全球市場、獲得鉅額收益,其根基是中國大陸的低成本生産。中美的全球分工體系推動了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提高。
川普政權強調美國尖端技術流向中國的問題,但一位日資企業的高管提出看法稱,只要為了確保價格競爭力而利用代工生産方式,代工方就將積累經驗。同時還認為,中國企業通過代工生産,開發和銷售與美國企業類似的商品是難以避免的。
大陸2017年的出口額達到2.2635萬億美元,但出口額的4成以上來自包括台灣企業在內的境外企業。鴻海旗下的大陸子公司最多,2016年實際佔中國大陸出口整體的約5%。中國商務部表示,大陸貿易順差的約6成來自境外企業。
四川省通過出口蘋果iPad實現經濟增長。一名四川省的幹部強調稱,為了美國企業的利益而製造美國品牌産品,成為制裁對象很可笑。美國開徵懲罰性關稅的中國産品名單將在今後敲定,但「美國第一」主義有可能改變國際分工體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