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城市的大氣污染現象仍在持續。細顆粒物「PM2.5」及臭氧的濃度進入夏季之後仍相當高,6月份未達到中國環境標準的天數佔全月的約36%。雖然比起持續嚴重污染的1月的約68%有所改善,但北京市等城市的污染呈現出了慢性化趨勢。
 |
進入夏季7月的北京仍舊霧霾籠罩 |
中國環境保護部對主要74城市測定對人體有害的PM2.5及臭氧等物質, 根據「空氣品質指數(AQI)」,公佈1個月內未達到環境標準天數的比例。
1月份達到最壞程度「嚴重污染」的天數達到了10%。春季之後由於使用煤炭的減少,空氣本應大幅改善。但光化學反應導致對人眼及呼吸器官有害的臭氧大量産生,再加上汽車廢氣的污染,在6月也是三天中一天左右的比例超過了標準。
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是北京周邊地區。在舉辦2008年奧運會之前,北京的鋼鐵廠生産基地等相繼從北京轉移到了河北省。據説,河北省的煤炭等能耗之大在全國排名第二。北京及周邊的污染程度大幅超過了全國平均水準。
問題在於,中國的環境標準從國際上來看不能説十分嚴格。如果將1~6月全國平均大氣污染濃度換算成PM2.5的話,平均每立方米為日均76微克,僅略高於中國的環境標準。但卻是日本環境標準(35微克)的約2.2倍。按照更為嚴格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中國的PM2.5數值相當於標準的7倍以上。
如果將達到了標準的天數比例改為用日本標準來衡量的話,那麼中國1月份約有93%、6月份有約83%的天數未達標。在迎來煤耗大大減少的夏季之後,大氣污染仍未得到太大改善。
日企大金工業的空氣清潔器銷售在4-6月同比增長到2.5倍。雖然不比1-3月的同比增4倍,但需求仍然很高。
進入6月份之後,中國政府制定了包括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環境對策方針,5年內投入約1.7萬億元。鑒於中國嚴重的大氣污染現狀,日本企業中相繼出現駐華工作人員取消帶家人一起赴任計劃的事例。也由於中日關係持續對立,北京的日本人學校(小學、初中)的學生數在去年夏季為約640人,今年春季則減少到約590人。
(山田周平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