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將在與菲律賓等國存在領土所有權糾紛的南海勘探作為新一代能源而備受關注的甲烷水合物。國家海洋局和地質調查局要求強化勘探和研究體制,力爭2030年前後推向商用化,以應對迅猛增長的能源需求。估計中國加強資源開發將使南海爭端進一步激化。
中國國土資源部發佈消息稱,在2013年夏季的調查中,海洋地質專家在南海北部的廣東省海域發現了高純度的甲烷水合物。中國首次在挖掘調查中成功取樣。據悉礦區的分佈面積達55平方公里,換算成天然氣儲藏量達1000億~1500億立方米。
中國認為礦區還向南海的南部延伸,將進行資源勘探。據中國的專家推算,南海甲烷水合物的儲藏量換算成原油達680億噸。相當於中國130年的能源消費量。
中國之所以決定開發甲烷水合物是因為能源消費嚴重依賴煤炭,煤炭佔中國能源消費量的近7成。另外從應對全球變暖方面考慮也需要降低對煤炭的依賴程度,增加天然氣供應。被視為造成「PM2.5」等大氣污染原因之一的供暖燃料也將從煤炭變為天然氣。
從能源安全保障的觀點來看,此舉還意在提高能源自給率。隨著經濟迅速發展,中國國內需求劇增,近60%的原油要依靠海外供應。進口量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天然氣對海外市場的依賴率在13年首次突破了30%。為了減少對海外市場的依賴,除甲烷水合物之外,還正在快速推進頁岩氣的開發。
但是,圍繞南海問題,中國與菲律賓及越南等國展開了激烈的主權之爭。如果中國在南海正式啟動甲烷水合物勘探作業,必會導致摩擦升級。
甲烷水合物: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分子在海底的低溫高壓條件下與水分子結合後形成的冰狀物質,也稱「可燃冰」。日本在2013年全球首次從海底的甲烷水合物中成功提取出了天然氣。與頁岩氣一樣,作為今後的能源資源備受期待,不過高開發成本是當前亟需解決的課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