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28年前,來日本留學,在國內學的是日語,一心來日本讀經濟。由於一些意外的曲折,到名古屋比計劃晚了半年,國公立大學的招生已經結束(日本最好的大學一般是國公立大學),只能先考慮進一所私立大學,等大學本科畢業再考國立或公立大學的研究生。由於根本沒有做調查研究,報名考了一家私立大學,愛知大學。後來才知道這所大學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
 |
柯隆 |
目的是來日本讀經濟,理所當然我要選修經濟學課程,他們叫作「經濟原論」。可是,等我去上了經濟原論的課才發現我犯了一個大錯,日本很多大學(當年)教授的經濟原論不是西方經濟學,而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從中國出來的學生在國內都沾過一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腥味,什麼剩餘價值,利潤,剝削,等等。我歷來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完全無法接受枯燥無味的意識形態式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説教。4年的本科沒有好好讀經濟原論,但遇到一位教授金融論的老師,實際上是教授微觀經濟學的入門課程,這是我入門西方經濟學的敲門磚。但真正接受西方經濟學是後來考入名古屋大學研究生以後才系統學習的。
日本是一個有學術自由的國家,雖然日本是資本主義社會,但這裡有不小的馬克思主義市場經濟學的市場,日本老一輩當中還有很多列寧的粉絲。幾年前聽一位日本的學者説:周恩來第一次接觸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他來日本勤工儉學的時候認識一位京都大學教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受其很深的影響。據説周恩來是河上肇教授編寫的社會主義刊物《社會問題研究》的忠實讀者。
在此要説的是近日得知國內有學者大力提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似乎掀起一種思潮。應該説,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學説值得很好的研究,但如果把它當作一種意識形態,用來壓制別的學術理論,那就大錯特錯。我相信任何學説都是有壽命,馬克思主義學説的局限性就在於它是在實驗室裏培養出來的,沒有得到實踐的驗證。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徹底破産。
為什麼社會主義會破産?最主要的是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沒有能夠完成實事求是的制度建設,馬克思夢想的共産主義體制尚未建成,這些社會主義國家無一例外地走上了專制之路。雖然,今天中國自稱社會主義,但社會主義的兩個基本要素:公有制和平等的收入分配,完全喪失。
我們很容易觀察到今天中國的權貴和富豪擁有多少私人資産,我們且不要聽信海外的所謂反華勢力的調查報告,我們只要看看中紀委發佈的貪官們侵吞的資産數額足以讓貧民們瞠目結舌。有報道説2015年北京擁有10億美元個人資産的人數已經超過紐約成為世界第一。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不是改革開放的成功,而是收入分配上出現了大問題的佐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