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寨溝地震看地震局的工作
2017/08/1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可能是因為我在日本生活的時間久了,對地震已經習以為常。近日,九寨溝發生大地震,從電視新聞看到逃出來的倖存者被問及當時的情況,災民們情不自禁地哽噎起來,只是連聲説:「太恐怖了」。
地震後,看到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言論發表出來,有人質疑四川地震帶的地震與三峽大壩有關。我不是科學家,這種事情不能憑空猜想,需要科學論證二者的相關性。更有人認為國家開支鉅額資金養活那麼多地震專家和官員,完全不起作用,因為他們沒有一次成功預報過地震。
|
有的網友發言説,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有蛤蟆叫,地震專家還不如蛤蟆;另外,地震當天的早上,當地出現地震雲,而地震局否定了雲彩和地震的關聯性,云云。這些言論太情緒化,科學研究還是需要的,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蛤蟆。
我不是地震專家,但我兼職的大學有一個同事是專門研究預測地震的,每次和日本的科學家討論這個問題,他們都表現出異常的熱情,告訴我地震可以預測。
我告訴他們,我們中國人民第一次真正知道地震是1976年,那以前也發生過地震(比如70年代的雲南通海大地震),但消息被封鎖了,真正驚動全中國人民的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大地震以後,人們都不敢回家了,各種謠傳四起,有的人説:耗子過街要地震,也有人説:竹子開花要地震,總而言之五花八門。
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可以説經常地震。我知道的日本科學家研究預測地震不是聽蛤蟆叫不叫,而是通過預測地震前兆的電磁波,據説地球板塊移動時會發出電磁波,這種電磁波通常比地震快20秒到30秒。現在日本已經可以成功地預測到這種電磁波,並同時向手機和收音機發出警示。比如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的司機聽到這種警示就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將汽車安全停靠路邊。
另外,與其説日本把主要精力和財力都用在預測地震上,不如説他們更注重防震抗震。什麼叫防震抗震?比如日本的所有新建房屋辦公樓,根據其高度對於建築結構,所用鋼筋數量和粗細都有具體嚴格的規定。2011年日本福島地區發生大地震,東京也有7級以上的震感,但我辦公室周圍的樓房沒有一塊玻璃被震壞,這絕非偶然。
也就是説,防震抗震的最重要的一點首先是制定嚴格的建築抗震標準。退一萬步説,即使你能夠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你成功地逃出來了,但結果很可能是你會無家可歸。所以,預測地震是一回事,防震抗震又是一回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