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老柯要説話 > 巨富土豪是如何誕生的

巨富土豪是如何誕生的

2018/08/02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沒有土豪,哪怕是高級幹部或者國營企業的廠長雖説享有很多特權,但從總體來説,其制度外特權是受到抑制的。當時的幹部在制度內是享有相當特權的,但制度外的特權有限,基本屬於貪小便宜的水準。

        

  改革開放以後,第一波的富人是冒險下海做小本生意,很多是所謂倒爺,還有出租汽車司機等等。其實,這些人還是掙的血汗錢,都不容易。

   

 柯隆 的其他文章

 

   貿易戰爭的正面效應

 

 中日之間最難填補的差距


 成為世界強國的條件

 

    中國參加世界盃

 

    陰陽合同門之怪

 

 無解的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

  

   朝鮮有恃無恐

 

 日本人的創新模式與中國人有很大區別

 

 安倍經濟政策有可能破産

 

 中國股市之怪

 

   全球股災,中國能否逃過一劫

 

 無法迴避的難題——如何提高人民的納稅意識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後來城市周邊的農民坐不住了,他們借用鄉鎮的名義開設小型代工廠,從國營企業挖來工程師,幫他們搞設計,在技術方面把關,於是乎鄉鎮企業就如雨後春筍。總體上説,鄉鎮企業還是守規矩的。他們賺點錢也不容易,一方面要向鄉鎮政府繳納名義使用費,用的都是鄉里鄉親,所以,拖欠工資的情況並不多。後來進入90年代以後,這些鄉鎮企業相繼脫離鄉鎮政府,成了名副其實的民營企業。

   

  中國出現的最早的暴利企業是90年代中期以後,當時,為了城市建設,有聰明人建議把城市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於是乎金融資本、地方政府和下海官員聯手打造了房地産泡沫,出現了改革開放以後最早的一批大亨。

  

  98年國有企業改革,即所謂的抓大放小。大型國有企業依舊是國有制,中小國有企業折價出售。當時中國並沒有一個規範的資産市場,一家企業折價多少錢,沒有一個標準。當時,地方政府似乎害怕企業職工下崗後鬧事,就決定讓利給企業,同時追加了一個附加條件,就是便宜出售企業,但收購的企業不得隨意解雇職工。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收購國企的老闆撿了外快。

  

  接下來就是IT泡沫經濟的産生。通訊資訊産業和其他産業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它不需要技術和資本的積累,幾個年輕人各買一台電腦,寫寫程式,靠著創意就能夠賺錢。而且,IT産業是跟世界同步的。

  

  在中國所有支柱産業都是被國有企業壟斷的,但恰恰IT産業沒有被國企壟斷。所以,很快中國就出現了若干世界級的網際網路大亨。

  

  要説創意,其實也沒有多少創意,他們得益於對國外情況的了解,在第一時間開設從國外模倣來的商業模式,支撐其商業模式的是中國近10億人的網民。IT産業的一個特點是其規模經濟。比如,日本的企業發明再好的商業模式,其國內網民不超過1億人,自然發展空間有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3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10
投票總數: 7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