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的煩惱
2019/02/2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很多年前,在上海參加一個國際研討會,是關於國際金融和貨幣合作的。與會的一位上海的老師在他的發言裏反覆強調自己關於日元匯率的預測和估計百發百中,使得來自各國的學者只能苦笑,人們實在不忍指出這位仁兄對學術問題的無知。經濟學和算卦不同,甚至跟氣象學也不一樣,人的行為和心理幾乎無法預測。我們無法量化人的慾望,我們甚至無法保證經濟統計的精準性。
對於經濟學家來説,精準的統計是制定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最近,日本厚生勞動省被爆料其收集來的勞務統計摻水,按規定其統計應該是對被調查人群的全數調查,但可能是國會減少了他們的工作預算,於是該部門就擅自改變了收集統計數據的辦法,進行抽樣調查。抽樣調查也是現代統計學的一個手段,但比起全數調查,準確度要差一些。日本政府對失業者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補助主要依據這個統計的結果,由於抽樣調查造成統計失真,領去生活補助的人因此每人平均少領到數百日元。沒多少錢。
|
這件事在國會被在野黨議員問責,但結果發現,日本的宏觀經濟統計普遍存在不準確的問題。有專家建議重新收集數據。但就拿勞動統計來説,比起需要補發的那部分生活補助,重新收集統計數據所花費的成本要多很多。
1月份,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8年的經濟增長率為6.6%。雖然國內外的媒體都認為這是近年來的低增長,但從今天的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困境來看,如果經濟真的增長了6.6%,那幾乎可以説是個奇蹟。我們被告知2018年汽車生産比前年減少了2.8%。汽車行業幾乎可以説是景氣的晴雨錶,我們既可以通過汽車的生産和銷售窺測到私人消費的動向,也可以想像出汽車製造業對零部件製造業和材料製造業的波及。
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如果經濟真的增長了6.6%,那麼經濟政策部門完全沒有必要火急著調低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因為中國在過去幾年一直在説要去槓桿。一邊去槓桿,另一邊的經濟發展6.6%,應該説成績極佳。
有歷史學家説,歷史的史實是可以被捏造的,但歷史的邏輯無法捏造。其實,經濟學也一樣,經濟統計可以被篡改,但經濟學邏輯無法被篡改。宏觀經濟統計是由每個分部門的經濟統計累積出來的結果,每個部門之間的統計都有其內在的關聯性。如果宏觀統計失真,那經濟政策制定部門就很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
在中國,經濟統計的失真很多情況是由於上從政府,下到百姓,其實都不太把統計當回事造成的。可能只有地方官員視統計結果為自己的政績之表現,為了領賞自然而然地介入統計部門的工作,主動要求多報瞞報。而且中國人的確有報喜不報憂的習慣。小學生拿著成績單回家給父母看,總是撿成績好的科目先給家長看。雖然中國早就制定了統計法,但你不會發現有誰因為違反了統計法而被處分和追究責任的人似乎還不多。實際上沒人在乎統計,沒人在乎統計法,大家心裏都明白那不過是擺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