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疏還是堵,這是一個問題
2020/07/2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莎士比亞留下的那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problem,觸發了無數後人的想像和靈感。其實,這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
2020年對所有中國人來説都是一道坎兒,怎麼過這道坎兒是一個問題。新年伊始就遭遇了從未有過的疫情襲擊,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從來沒有實施過全國規模的戒嚴,可是小小的新冠病毒把10幾億中國人「軟禁」家中。雖説在世界主要大國中,中國第一個宣佈成功抑制了疫情,但經濟塌方的力度也是聞所未聞,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6.8%,第二季度經濟恢復到3.2%,但元氣尚未恢復。人,順水行舟容易,逆水推舟難。也許正因如此,李克強總理在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號召大家過緊日子。40年前,大部分中國人都在過著緊日子,40年來,大部分中國人已經忘記了什麼是緊日子。
北京街頭人影稀疏(3月) |
有人統計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最多提及的詞彙是發展,第二是就業,一共被提及39次。看來2020年經濟問題最需要關注的是穩就業。沒了工作,生活就沒了著落。
|
李總理説,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云云。如果按每人平均GDP來看,2019年中國的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10000美元,所以,嚴格説,中國已經不能算是發展中國家,應該是中等收入國家。但如果看看中國的每人平均社保水準,應該説中國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發展中國家。一場疫情暴露出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不少弱點。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中國有世界最先進的技術,也有大量貧困的人群,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中國抑制了疫情,但今天的世界早已進入全球化時代,中國也無法獨善其身。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而且,國際社會的互信基礎被很大程度地破壞了。中國人喜歡説:同甘共苦。其實,同甘容易,共苦就難了。試想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互信基礎的支撐,國際社會如何度過這個難關?
疫情尚未過去,中國和日本同時遇到大規模洪災。洪水肆虐,捲走了家園。無論洪災的性質如何,都有值得反思和改善之處。媒體經常會用百年不遇這樣的描述強調災難之深重。隨著氣候變化,百年不遇可能成為十年不遇,也許今後是常常要遇到了。日語當中有一個詞叫「防災減災」,這個詞很有意思,對於無法防禦的災害,就儘量減少因災難帶來的危害。中國人防禦洪災的智慧是疏,而不是堵。今年對中國來説,方方面面都需要疏通。
只要對中國天災歷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水災往往和旱災是相伴而生的。中國的幅員遼闊,一部分地區發生水災,一定會有一些地區發生旱災,重要的是未雨綢繆。今年很早時期就有人吹哨,警告源於非洲的蝗蟲。如果蝗蟲肆虐中原,那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到了8月份,洪水可能消退,但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乾旱和蟲災等等需要早做準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