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要包圍中國還是要包圍美國?
2017/03/27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作為「民主自由的堡壘」美國突然翻臉,成了自由貿易的反對者。
自由貿易是自由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由主義通過追求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支援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而自由貿易,特別是國際間的自由貿易,通過國家間經濟的自由交流,擴大了人與文化的自由流動和傳播,使世界各國在交流與互相借鑒中,取長補短,互惠共贏,同時也會促進政治制度向更加合理、更加國際化、更加民主、更加自由的方向轉變與流動。
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川普政權上台後,被安倍政權視為「民主自由之敵」的中國卻代替美國,成了世界上自由貿易的主要倡導者之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17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年度會議(達沃斯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呼叫世界各國「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表示「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
英國《金融時報》1月18日載文指出:「中國共産黨的一位領導人在資本主義的精神家園捍衛自由派經濟秩序,並就美國新總統保護主義傾向的種種危險發出警告——這一幕突顯了川普當選給全球事務帶來的劇變。」
而兩天後的1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發表就職演説,以「美國第一」旗幟下的貿易保護主義變相回擊習近平。
川普説:「關於貿易、稅收、移民和外交的每一項決定,都必須有利於美國工人和美國家庭。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邊界,防止那些生産我們的産品、遷走我們的公司、摧毀我們的就業機會的國家來劫掠。這種保護會導致繁榮富強。」
這不能不使安倍建立在「自由民主共同的價值觀」基礎上的外交上的「中國包圍網」戰略嚴重受挫,以至於不知道現在應該去「包圍」誰。
在如今瞬息萬變的世界形勢下,安倍政權應該意識到,他們的「包圍網」戰略已經過時了,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你看,日本在南海聯合菲律賓與美國等國,建立「中國包圍網」,本來已見雛形,沒想到半路殺出了一個杜特蒂,罵美國總統是「婊子養的」,和中國打得火熱,最近又與中國簽署多達17億美元的經濟貿易合作協議,而「自由民主價值觀」的大本營美國突然轉向反對自由貿易的保護主義,在這個説不准誰會突然變臉的時代,究竟能聯合誰去包圍誰,沒有個定數,戰略不如變化快。
![]() |
張石 |
因此日本應該拋棄所謂「包圍網」戰略,結盟也要結友,拋棄包圍網,擴大朋友圈。在目前的日美關係和中日關係中,都有對立和合作的雙重變奏,求同存異是不分社會制度的共通原則。要減少對抗增加共贏,深耕和平的潛力。日本常説「圍繞日本的安保環境日益嚴峻」,但是越是對抗就越嚴峻,無論是朝鮮核與導彈開發,還是中日間的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諸島)問題,和平解決的潛力還發掘得遠遠不夠,就看你願不願意去發掘。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