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車篡改輕型汽車燃耗數據的事實日前被曝光。該公司在2000年代曾被曝隱瞞召回的事實,結果瀕臨經營破産。通過調整海外工廠等撤出虧損業務的措施,該公司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創出了利潤新高。正是在重新走上增長軌道之後,此次的醜聞浮出水面。此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激烈的環保車競爭中,日本中堅企業所面臨的嚴峻局面。
違規行為始於2002年?
此次被曝光故意篡改燃耗數據的是三菱汽車生産的輕型車系列「eK Wagon」和「eK SPACE」、以及向日産汽車供貨的「DAYZ」和「 DAYZ ROOX」。該公司在獲取檢測燃耗所需的數據的試驗中,故意提取了使燃耗看起來更理想的數據。有證據顯示,該公司至少在2002年以後,就開始在一部分車型上採用了不同於政府規定的做法進行測試。
(
編者注:輕型車為日本汽車的一種規格,一般指排量在660cc以下,長寬高分別在3.4米、1.4米、2.0米以下的車輛)
 |
與日産合作的走向也將成為焦點(2013年聯合開發車的發佈會) |
三菱汽車似乎重覆著不光彩的歷史。該公司此前曾頻繁發生隱瞞召回等醜聞,之後又在接受三菱集團的支援後走向重建。在2000年前後開始陷入經營低迷時,該公司曾力爭通過與當時的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以及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的合作來推進重建,但遭遇挫折。結果,三菱重工、三菱商事和三菱東京UFJ銀行這一「三菱集團御三家」採取接受三菱汽車優先股等措施,一直在資金方面提供支援,同時推動三菱汽車的整合。
在海外業務方面,三菱汽車2012年決定關閉歐洲生産基地,2016年決定關閉美國生産基地,業務鎖定為東南亞、歐洲和俄羅斯。而在日本國內,專注於SUV和輕型汽車。由於雷曼危機以後的經濟低迷,價格低廉的輕型汽車在日本市場迅速受到追捧。豐田也在2011年啟動了輕型汽車銷售,競爭日趨激化。
開發費不到豐田的10分之1
在2011年前後,三菱汽車的開發費被認為僅為每年500億日元左右,是豐田的10分之1以下。為了對抗鈴木、大發工業乃至豐田,該公司在2011年作出了與日産合作的決斷。
當時大發已完成「Mira e:S」的開發,在輕型車領域首次具備了每升汽油超過30公里的燃耗性能。在三菱汽車宣佈與日産組建輕型車合資公司的2011年底,在該行業,「每升30公里」已成為輕型車開發的目標。在正推進經營重建的背景下,在與日産合作中主導新款輕型車開發的三菱汽車存在焦慮也不難理解。
在這樣的情況下,比大發「Mira e:S」晚2年發售的正是此次的涉事車輛「eK Wagon」。目前,該款輕型車在三菱汽車約10萬輛的日本國內銷量中佔到了60%左右,成為了其當之無愧的主力車型之一。也正因為如此,此次美化燃耗性能的問題才更顯得嚴重。
隨著「三菱集團御三家」持有的優先股完成登出,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三菱汽車實現了創歷史新高的1181億日元的凈利潤。就在此後,醜聞被曝光。三菱汽車不得不轉為應付補償問題。
三菱汽車目前擁有約4800億日元的手頭資金。在三菱集團內部有聲音表示「經營不會馬上陷入困難」。但是,佔三菱合併營業利潤99%(2014財年)的海外方面,有的國家已開始要求三菱汽車作出解釋。
今後在查明原因的同時,面向用戶的補償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海外車企方面,德國福斯因廢氣造假被迫計提2萬億日元的對策費用,消費者對汽車審視的目光越來越嚴厲。如果涉及燃耗數據造假的車型出現擴大,三菱汽車的經營將不可避免遭受更嚴重的打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