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大變革(2)告別「閉關鎖國」

2019/09/19


  本田一直以來以獨自主義為美德,對於和外部企業合作保持距離,但本田開始推進「擺脫閉關鎖國」路線。在2015年就任社長的八鄉隆弘的領導下,公佈的合作案件將超過20件。這是因為在自動駕駛和電動化等大潮下,本田難以獨自應對。不過,本田與推進合縱連橫的全球主力汽車企業不同,在經營層面希望保持獨立。

   

  「之後就看本田怎麼做了」,由於豐田與鈴木宣佈開展資本合作,一位日本汽車行業的相關人士如此説。日本國內的汽車企業向豐田、日産、本田3大陣營集中的態勢越來越明顯。不過雖然説是陣營,不過本田並沒有資本層面的合作夥伴。

  

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左)和藤澤武夫(右)

            

  「兩人綁在一起跑要遷就慢的一方,有能力的人自己跑起來更快」,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曾就與其他企業合作這樣表示。1980年代,本田曾向英國的汽車企業出資,最後以失敗告終,這也導致本田把與其他企業開展資本合作視為禁忌。

    

  本田堅持的資本和技術均自力更生的「鎖國主義」出現了變化的跡象。最近,在技術層面開始積極與外部合作。

     

  3月上旬在茨城縣內的測試場,搭載大量攝像頭和感測器的本田主力車型「雅哥」行駛在測試場上。這處測試場的所有者為中國人工智慧(AI)企業商湯科技。本田的員工表示,「曾經與其他公司的技術員説話都會有顧忌」,這是在當時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情形。

  

本田的車輛在商湯科技的測試場內進行試驗

        

  2014年成立的商湯科技把使用AI的圖像識別技術用於監視攝像頭,近年來還開始應用於自動駕駛。該技術能夠識別街上的車輛及行人的性別、年齡以及有沒有帶包,並預測接來下將如何行動。商湯科技的估值超過45億美元,被認為是中國最大的AI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非上市企業)。

   


      

  與商湯科技合作的汽車廠商約有20家,與本田的合作從很早就開始了。商湯科技日本法人的社長勞世竑表示,本田持有在技術面前平等的想法,對於初創企業也平等對待。

     

  本田之所以開始擺脫「閉關鎖國」路線,是因為開發互聯汽車和電動化等被稱為「CASE」的新一代技術需要鉅額費用及時間。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本田的研發費為8600億日元。這一金額佔合併銷售額的5.5%,在日本的汽車廠商中處於較高水準,但是遜色於海外企業。整體金額的差距則更大,本田的獨立主義迎來極限。

       

  本田還正在與美國通用汽車(GM)加深關係,雙方在燃料電池車領域開展合作。2018年10月,本田對通用汽車旗下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GM Cruise出資850億日元,創出本田對外部企業出資的最高紀錄。本田還將提供部分業務資金,共同開發無人駕駛計程車。

  

   

  本田曾經過於優先擴大銷量,在應對新技術方面行動遲緩,但目前逐漸在各領域捲土重來。計劃2020年在擁堵的高速公路上推動實現「3級」自動駕駛(Level 3,以有限條件實現駕駛自動化)。這在日本廠商中尚屬首次。本田力爭通過與商湯科技等開展共同研究,2025年在普通道路上實現需要更高技術的「4級」自動駕駛(Level 4,在限定區域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在CASE的浪潮中,全球主力汽車廠商紛紛摸索開展合縱連橫,本田也是一樣。

   

  銷量與本田相倣的美國福特汽車進入2019年之後,與全球最大汽車廠商德國福斯在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擴大合作。歐美飛雅特克萊斯勒(FCV)2019年春季向法國雷諾提出整合提議。雖然談判破裂,但是飛雅特仍有意與雷諾合併。 

    

  即便如此,本田的社長八鄉隆弘仍明確表示,「完全沒有與其他汽車廠商相互注資的想法」。負責本田聯盟戰略的本田技術研究所的社長三部敏宏表示,「合作是一種手段,如果能夠儘早實現本田描繪的社會,則會選擇合作」。顯示出將保持資本獨立,一方面為了獲得必要的技術和經驗會與外部企業合作的想法。

   

  不過,如今豐田和大眾擴大合作夥伴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技術,還為了確保膨大的行駛數據以及圍繞技術標準展開攻防。這些均取決於整車的銷量規模。本田在沒有銷量規模做後盾的情況下能夠保持獨立嗎?現在還看不出本田的擺脫「閉關鎖國」路線能否成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古川慶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