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福斯旗下位於中國南部廣東省佛山市的新工廠於9月25日投入運作。大眾相繼在新車需求有望增長的中國內陸地區建設了新工廠,並計劃將生産基地擴大到中國全境,以積極鞏固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龍頭地位。對此,日系車企將被迫採取應對舉措。
新工廠由大眾與中國大型汽車企業一汽合資建立,年産能為30萬輛。首先已經開始生産小型車「高爾夫」的新款車。今後還將生産在中國位居高檔車品牌首位的奧迪的新款車。工廠産能在2016年之前將翻一番,達到年産60萬輛。
大眾計劃在2018年之前將中國整體年産能提高至400萬輛,比2012年增長50%,而新工廠的投入運作是上述計劃的一環。大眾的産生基地一直位於中國北部以及東部地區,這兩個地區分別是作為大眾合資夥伴的第一汽車與上海汽車集團的大本營。最近,位於南部和內陸地區的工廠將相繼開工建設並投入運作。
相比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內陸地區新車需求將不斷增長,而且人工費更加低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8月啟動了轎車「桑塔納」的生産。而在湖南省長沙市則正在新建工廠。在沿海地區的浙江省寧波市,也計劃建設新工廠。而在日系車企中只有日産汽車計劃在遼寧省大連市新建生産基地,相比之下,發展勢頭差異明顯。
據英國調查公司LMC Automotive統計顯示,在2012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份額中,大眾佔19.5%,排在首位。遠遠超過排在第2位的美國通用汽車(GM)的10.0%以及豐田汽車等日系3大車企的4.5~6.0%。而今年1~8月銷量比上年同期增長約20%,繼續表現強勁。
調查公司北京波爾卡汽車資訊諮詢高級分析師楊鑄指出,大眾表現強勁的原因在於從低價格車到高檔車車型豐富,而且在中等城市也有很多銷售店。此外,品牌號召力很強,靠近大眾新工廠的一家大眾銷售店的相關人士表示,「其他公司都進行2萬元以上的大幅打折,而大眾僅降價2千~3千元」。
而在日系一直引以為傲的低燃效技術和生産技術方面,大眾也獲得了很高評價。中國新工廠首次引入了稱為「MQB」的新生産方式。而引擎等核心零部件也在各個車型和品牌上實現了通用化。與每個車型都採用不用零部件的以往模式相比,可以降低生産成本,縮短開發時間。
大眾新工廠所在的廣東是3大日系車企都在生産乘用車的日系車企大本營。各日系車企也將借助工廠的擴張和商品力的強化加以對抗。在中國進行本地化生産的6家日系車企的合計産能到2015年有望達到530萬輛,比現在增長50%。豐田將在近期推出的小型車「雅力士(YARIS)」新款車已經開始接受預定,其價格最低為6萬9800元,比過去定價降低20%。
(桑原健 廣州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