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工業 > 中國加強碳排放管控 日企受影響

中國加強碳排放管控 日企受影響

2014/07/10

PRINT

  中國已開始要求企業承擔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控制在一定水準以下的義務,這一影響已經擴大到在華日企。北京市、上海市等7地從去年開始分別試行碳排放權交易。估計松下和東芝等總共近100家(包括重覆計算)公司正成為管控對象。深圳市於7月10日迎來首次履約期,已經有企業通過購買排放配額來應對管控。

  除京滬深外,實施管控的還有廣東省、湖北省、重慶市和天津市。對象企業總計約2000家(包括重覆計算)。每年的可排放量由政府確定,如果超出就必須到各地的碳交易市場上購買「排放配額」。每噸碳的排放配額市場價格為同樣進行管控的歐洲的數倍到10倍。中國正準備到2016年將管控擴大到全國。

  深圳市的對象企業有635家,在7個試點省市中最多。松下和理光可以依靠自身力量滿足要求。但某日系零部件廠商就由於排放量超標而不得不向市政府部門購買排放配額。「成本明顯增加了。根本搞不清這到底是一項什麼制度」,該公司負責人員的疑惑之情溢於言表。東芝的集團企業也是管控對象,東芝的媒體負責部門表示「詳細情況無可奉告,但管控是事實」。

  不按規定履約的企業將受到嚴厲處罰。深圳市除處以1萬~10萬元罰款外,還採取公佈公司名稱、停發財政補貼等措施。各地允許的排放量計算標準及處罰規定等各不相同,也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疑慮。

  與此同時,也有日本企業將這一管控視為商機。進行排放配額交易的myclimate Japan從6月開始在深圳市開展排放配額交易仲介業務。已經獲得政府批准的仲介公司只有5家,外國企業僅此一家。該公司社長服部倫康認為:「排放配額的交易規模預計僅深圳市就達到300億日元。日本企業的需求也很大。」

  中國是全球的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並且正在遭受國際社會的減排壓力。管控有可能變得更加嚴格,「日系企業也需要做好準備」(瑞穗資訊綜研諮詢師奧田有紀),應對這一新的風險因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