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船舶訂單:日本倍增,中韓增至2.3倍
2022/01/19
佔全球造船市場9成份額的日本、中國和南韓2021年的訂單相較於2020年大幅增加。日本是上年的2倍多,中國和南韓的實績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隨著經濟活動的重啟,貨櫃船和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表現出色。
![]() |
南韓現代重工的大型船舶 |
日本船舶出口組合1月1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出口船舶合同實績為1520萬總噸。如果不考慮因強化船體結構規定而産生大量需求的2015年(2222萬總噸),2021年是2008年(1942萬總噸)以來的最高水準。運輸鐵礦石等的乾散貨船的需求為204艘,遠遠高於2020年的88艘。
世界第一大造船國中國的貨櫃船訂單猛增。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總體訂單量(按載貨重量噸來計算)為6707萬噸,達到2020年的2.3倍。南韓方面,該國擁有優勢的液化天然氣船表現出色,造船企業的訂單額為439億美元,達到2020年的2.3倍。中韓兩國均為8年來的最高水準。
不過,由於原材料鋼材的價格上漲,未來的前景也存在不確定性。川崎汽船首席財務官鳥山幸夫表示,「大型油輪的船價比2020年夏季上漲約兩成」。鳥山認為,這會導致減少訂單的動向出現,稱「2022年以後或將失去2021年那樣的勢頭」。
大型船舶從接到訂單到交付使用一般需要兩年時間,造船過程中上漲的成本很難轉嫁出去。要改善盈利,各家造船企業必須開發以環境負擔小的氨和氫為燃料的新一代船舶等高附加值船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