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鋼鐵協會10月11日發佈預測稱,2017年全球鋼材需求將較上年增長0.5%,達到15.9億噸,時隔三年出現增長。同時指出,由於因産能過剩而成為國際問題的中國的鋼材需求,將同比減少2%,連續4年負增長。
中國政府提出了削減過剩産能的方針,但在民間,過剩設備的淘汰與整合併未取得切實進展。因此,即使需求回升也難改善整體供需平衡,過剩産能問題或將繼續拖累全球市場。
世界鋼鐵協會10月10日起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召開年度大會,在會上討論了中國的産能過剩等問題。與會的日美歐大型鋼鐵企業的首腦就與中國分享生産合理化的經驗達成了共識。出席會議的寶鋼集團的代表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時表示,日本目前也存在過剩産能。
在此次年度大會上,全球大型鋼鐵企業的首腦齊聚一堂,商討鋼鐵行業的結構改革等問題。在10月10日的非公開理事會上,有提案稱為了使生産走向合理化,有必要向中國提供必要的數據資料,或通過各國政府向中國傳達向其他産業轉移就業的方法。今後的具體實施步驟等尚未確定。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全球的鋼鐵過剩産能在2015年已超過7億噸,實際産量的3成被認為是過剩産能,而其中的約6成來自中國。中國的鋼鐵産能較10年前增長了3倍以上,但2015年的設備開工率僅為70%多,較10年前的約85%大幅下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