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進行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丁9月3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關於第2次世界大戰,雙方就「反對歪曲歷史的行為」達成一致。在外交層面展現出緊密的關係。但是,俄羅斯方面所期待的經濟層面的成果卻十分有限,顯示出經濟萎靡不振的俄羅斯的艱難立場。
這是習近平和普丁今年第3次舉行會談,普丁繼2日與李克強總理舉行會談後,又與習近平磋商了歷史問題,與對日本進行批評的中國保持了統一步調。
另一方面,作為首腦會談主要議題的大型經濟案件卻因為中國方面態度消極並未取得重大進展。備受關注的西西伯利亞至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建設計劃,由於雙方未能在價格上達成一致,所以未能達成最終共識。
普丁表示「我們交換意見後,我堅信將著實推進包括主要業務在內的計劃」。中俄外交相關人士表示「雖然普丁就經濟關係的停滯直接向習近平表達了不滿,但是會談並未取得重大成果」。
中國在經濟層面態度消極的背景是,最近中俄經濟出現減速。在中國,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出現減少,作為能源供給國俄羅斯的重要性大幅下降。1~7月中國的對俄直接投資同比減少2成。俄羅斯作為資源國也受到原油價格下跌的重創,經濟陷入了負增長。
俄羅斯的一名前部長級官員説:普丁原本以為「在政治和外交層面與中國展開協作的話,便能夠在經濟層面從中國得到好處」,但好像是誤判了。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田中孝幸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