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將展開合作共用在兩國已申請的專利資訊。今後任何人都將可以在兩國使用本國語言檢索、閱覽相關專利內容、專利審查的經過及專利是否仍在有效期內等資訊。
11月16日兩國專利當局的最高負責人在廣州市就有關合作簽署了備忘錄。中國方面將可以使用中文檢索和閱覽日本的專利資訊。對於日本企業來説,在中國申請專利時進行事前的調查及把握中國的技術動態將變的更為容易,進而有助於日企進駐中國。
到2014年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達到了93萬件,是日本的3倍,同時位居世界首位。不過,中國在全球申請的專利中,專利文獻約60%為中文,對於日本企業等而言,要或許相關專利資訊存在語言障礙。同時,一般最長保護時限被認為可達20年的專利,在中國平均4年左右就會失效。
根據此次中日雙方達成的共識,除了諸如發明的特徵等基本資訊外,雙方還將共用審查過程中管理部門和企業之間是如何進行溝通的、以及專利本身是否已經過期等資訊。對於一些為了在中國開展業務必須在華申請專利的日本企業而言,將有可能在進駐中國之前制定在華提交專利申請的對策。
日本特許廳此前還與南韓推進同樣的專利資訊共用合作,今後將考慮將資訊共用的機制擴大到日本企業進駐不斷增加的東南亞國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