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在12月16日召開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上決定將作為短期利率指標的聯邦基金(FF)利率的誘導目標從年0~0.25%區間上調四分之一個百分點,至0.25~0.50%區間。此次為9年半來的首次加息,至此結束了自2008年底起持續的零利率政策。隨著美國為應對空前金融危機而推出的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寬鬆政策走向終結,全球的資金流向也將迎來轉捩點。
 |
FOMC會議結束後會見記者的美聯儲主席葉倫(16日) |
FOMC會議全體一致通過了加息決定。上調後的基準利率將自17日起適用。美聯儲主席葉倫在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表示「由於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從中期看,確信能夠實現2%的物價漲幅目標,因此決定加息」。
在此次會議上,將聯邦基金利率誘導目標提高至0.25%符合市場預期。今後關注焦點將轉向未來進一步加息的速度,但葉倫表示,「加息後仍將維持較為寬鬆的政策立場」,顯示出逐步提高利率的想法。
16日發佈的FOMC成員的基準利率預測(中間值)顯示,2016年和2017年利率將分別提高1%。如果是每次0.25%的緊縮速度,將相當於每年加息4次。
美聯儲決定加息的原因在於,美國經濟復甦局面長達6年多,同時就業形勢也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準。當初曾有觀點預測9月啟動加息,但加息之前出現了中國經濟減速誘發的全球股價聯袂下跌,結果美聯儲推遲了加息。在金融資本市場的動揺已平息、市場相關人士充分預料到加息之後,決定時隔9年半啟動加息。
不過,作為美聯儲的政策目標,物價漲幅仍增長乏力。作為主要指數,個人消費支出(PCE)平減指數(不含食品和能源)的上漲率僅為1.3%,與美聯儲力爭達到的2%相去甚遠。如果物價上漲率不能提高,進一步加息的速度有可能慢于美聯儲的設想。
從金融危機以後的世界經濟來看,借貸因大規模貨幣寬鬆而充斥的低利率美元資金、投向新興市場國家金融資産和原油等商品的趨勢出現加強。隨著美國進入加息趨勢,將發生資金的逆流,易於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貶值和原油等商品價格下跌。此外,世界經濟也遲早需要面臨擺脫「對貨幣寬鬆的依賴」。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河浪武史 華盛頓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