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南韓與東盟(ASEAN)5月3日在馬尼拉舉行了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會上各方一致同意將金融安全網「清邁倡議」(CMI)的資金規模擴大一倍,達到2400億美元。會議還制定了培育亞洲債券市場的進度表,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為契機開始進行磋商的亞洲區域內金融合作正在步入第二階段。
關於「清邁倡議」,會議一致同意擴充資金框架以外的功能。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無關,成員國可根據獨自判斷進行啟動的資金規模到2014年將由以往的20%提高到40%。並決定引入可向未發生危機的國家注入預防性資金的機制。
為培育亞洲區域內的債券市場,選定了9個優先領域,如開始通過基金業務為區域內企業的債券提供擔保等。由於亞洲債券市場不夠成熟,不斷擴大的儲蓄難以在區域內進行投資,籌集資金不得不依賴於外匯,這也是導致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
現已決定擴充清邁倡議機制,今後的課題將是預防道德風險和與IMF等國際機構的任務分工。
東盟與中日韓在擴充清邁倡議機制問題上達成一致,是為了防止歐債危機波及亞洲。在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時,由於資金急劇外逃,南韓與印度尼西亞被迫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由於這一歷史淵源,東盟內部許多國家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抱有抵觸情緒,希望首先在區域內建立可以靈活應對的體制。
(杉原淳一 馬尼拉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