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持續快速增長的非洲的投資和貿易領域,日本的直接投資額僅為中國的7分之1,而出口額甚至低於南韓。非洲是下一個新興市場,主要國家的企業競相進駐非洲。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的動作緩慢。日本政府將於6月召集約40個國家的首腦,在日本橫濱召開非洲開發會議(TICAD),爭取挽回局面。
日本企業在工廠建設等領域投向非洲的資金(直接投資額)在2011年為4.6億美元,2012年為1.2億美元。另一方面,中國的直接投資額在2011年為31億美元,達到日本的7倍。投資餘額也達到160億美元,為日本的2倍。日本和中國的經濟規模相差無幾,但對非洲投資方面的差距卻日趨擴大。
在貿易方面,日本與非洲的聯繫也在減弱。日本對非洲出口額為中國的約5分之1,比南韓也低2成。日本駐在非洲人數僅為8100人,為中國的18分之1,這反映了雙方經貿關係的低迷。
非洲經濟進入2000年代後迅速增長,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實際增長率高達年均5.8%。非洲蘊藏著石油、天然氣、鐵礦石和貴金屬等豐富的天然與礦物資源。越來越多觀點認為,非洲是「世界經濟最後的處女地」,主要國家對非洲直接投資和貿易額不斷膨脹。
據聯合國貿易開發會議(UNCTAD)等的調查顯示,全球對非洲直接投資額在2011年為426億美元。在最近10年裏大約增至2倍,在規模上基本相當於各國的政府開發援助(簡稱ODA,511億美元)的總和。但是,日本的投資額僅為ODA的4分之1左右,未能跟上「從援助轉向投資」的世界潮流。
日本對非洲投資在2000年代中期曾經出現增長,但在雷曼危機後的2009年轉為負增長。因為業績惡化的日本企業開始調整目前難以實現盈利的對非洲投資。
在日本企業中,商社的投資非常突出。三井物産已經參與莫三比克海域的液化天然氣(LNG)開發,此外,住友商事在馬達加斯加啟動了鎳生産。除去在南非共和國擁有工廠的豐田汽車等之外,製造業對非洲投資仍未形成規模。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中東非洲課長的場真太郎指出,「非洲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缺水等問題,製造業進駐非洲面臨的環境最為嚴峻」。
本
為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經濟部副部長 瀨能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