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産業省和公平交易委員會正著手討論變更禁止廠家向零售商指定價格的現行方針。日本於1991年在《反壟斷法》中明確了禁止生産廠家向零售商指定銷售價格的基本方針,如果這次得以放寬,將徹底扭轉生産廠家和零售商之間持續了20多年的力量對比關係。這也可以被認為是在廠家持續過度的價格競爭的大環境下,零售商實現的低價格受到消費者支援的結果。與此同時,網路購物的興起使消費者獲得了瞬間了解産品市場最低價的手段,本次方針調整能否被廣泛接受仍然存在諸多課題。
按照日本目前的方針,電視機生産廠商在銷售電視機時,如果向店家指定「最低銷售價格為××日元」的話,將被視為違法。而在新的方針中,將允許廠家向零售商指定最低銷售價格,對於拒絕接受的零售商可以不給予供貨。
日本這種禁止指定價格的方針起因於80年代末的日美間構造協議。當時美國認為日本廠家控制了日本國內的商品價格,指出這將導致市場閉塞。於是1991年日本在《反壟斷法》中確定了全面禁止指定價格的方針。
此後,廠家普遍採用「希望零售價」取代指定價格的做法,而零售業商家也廣泛實施可以自由定價的「開放價格」。這樣的定價制度,93年後在大型電器連鎖店實施,隨後食品零售業也廣泛予以採用。作為價格決定方,零售商在市場中地位不斷上升。
一方面,日本國內少子化趨勢明顯,市場空間萎縮,零售商通過重組等擴大規模。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大榮公司(Daiei)91年時的銷售額為2萬5千億日元,而到了2012年永旺集團(Aeon)的銷售額則達到了5萬7千億日元。日本最大的家電零售商山田電機的銷量曾一度突破2萬億日元,佔去了約3成的市佔率。90年代後期,由於不斷擴大的「實力型銷售」模式,零售商掌握了市場價格的主導權。
日本經濟産業省希望通過新的方針緩解價格競爭所造成的價格崩潰,進而幫助日本打破通貨緊縮的局面,同時也想以此幫助企業,特別是家電廠商走出困境。但是,從銷售市場的現狀來看似乎並沒有那麼樂觀。
比如像家電行業,各廠家的類似産品充斥市場,對於零售商來説,即使其中一家指定價格,如果不滿意的話,也可以換另一家的産品代替。相反,本來就受歡迎的商品也很難發生價格崩潰。比如説蘋果,今年5月末突然宣佈在日本市場提價,而大型零售則在之後數日內紛紛響應,按蘋果的意思提高了零售價格。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是網路銷售帶來的影響。有一家日本大家電廠家的管理人員指出,「最近走低價格路線的網路購物正主導著商品的售價」。通過網購,消費者可以同時訪問多家店舖,並選擇購買最低售價的商品。而大型家電零售商也不得不開始參考網上售價來制定價格。這不得不説是消費者掌握了價格的決定權。但這樣的趨勢下,反而逆潮流的「指定價格」究竟能否産生應有的效果讓人存在疑問。
關於日本經濟産業省想通過指定價格來防止過度的價格競爭的期望,日本大和總研的首席經濟師熊谷亮丸指出,「通過廠家重組・淘汰的市場機制來緩解過度的價格競爭不可或缺」。另外,各廠家也有必要加大開發更具市場魅力的産品,而政府則應該優先對此進行扶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