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開始「緊張的10天」
2011/11/30
「德國人應該明白,與通膨相比,歐元崩潰造成的危害更為巨大」。11月28日,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波蘭外交部長西科爾斯基在德國首都柏林發表了演説,強烈要求德國為解決歐債危機作出應有的貢獻,而目前德國由於擔心援助政策帶來的副作用,在應對歐洲危機方面顯得非常消極。
如果歐元區債務危機沒有解決的時間表,對其引發全球經濟出現嚴重混亂局面的擔憂將會愈演愈烈。而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在倍受全球矚目的歐盟首腦會議即將於12月8~9日召開之際,歐洲國家已清晰地形成了2個相互對立陣營。
第1個陣營就是美國等歐洲以外國家以及歐盟內部國家形成的「德國包圍圈」,這些國家正加大力度向德國施壓。這些國家認為德國是歐元體制的最大受益者,同時也擁有最大的經濟實力,因此對德國在援助債務國家方面未能採取果斷行動持批判態度。在明知德國持反對意見情況下,歐盟主席巴羅佐仍然為引入歐元區共同債券提出了3點具體措施,從這點來説,巴羅佐的行為可以算是「明知故犯」。
毫不相讓的底線
另一陣營則是以德國為中心,包括奧地利認為「應重視財政整頓」的國家。11月28日,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接見駐柏林外國記者俱樂部成員時明確表示,在歐盟首腦會議上,德國將提出包括加強歐元區國家預算監督舉措在內的財政整合議案。同時還表示,如果修改歐盟條約遇到困難,為實現歐元區的穩定,德國考慮在17個歐元區國家框架內修改條約。
德國國內對大幅增加本國負擔以實現市場穩定,持慎重意見者依然強大。因此堅持「財政整頓」是德國「毫不讓步的底線」。
德國反對歐元區共同債券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兩點:其一,要援助財政整頓不積極的國家,就有必要在這些國家和德國等財政相對健全的國家之間實施差別利率。而一旦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各國政府就可能放慢包括削減財政支出在內的財政重建步伐。此外,如果與財政整頓不積極的國家聯合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德國的利率負擔將會加重,而德國對此非常反感。
而對於市場要求以穩定物價為使命的歐洲央行無限制購買國債等資産的輿論,德國認為這將「動搖歐洲央行的信用,而且將來很可能引發通膨」,因此持消極態度。德國一直堅持認為,只有重啟財政整頓舉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歐債問題,但這對於緩解市場的強烈擔憂毫無幫助。
百家爭鳴
歐洲國家內部也出現了完全忽視德國強硬態度的各種傳言。義大利媒體報導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在商討援助義大利的金融方案;此外德國媒體宣稱,德國、荷蘭以及芬蘭等歐元區財政健全的國家將發行「優良國債」以援助債務國。但這些報道無一不遭到當事各方否定。真可謂百家爭鳴的狀態。
雖然目前的議論仍無任何結果,市場部分人士預計將出現「政策協調」局面,即在為實現財政整合而修改制度方面,歐盟將達成一致意見。同時,歐洲央行將自發地擴大購買各國國債的規模。而這將是同時推進「整頓強化」和「援助」的政策方案。此外,越來越多市場人士預測,歐洲央行開始面向銀行提供2~3年較長期間的流動性;同時歐洲央行將連續2個月下調基準利率。
(菅野幹雄 柏林報道)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