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1月13日發佈了的全球經濟預期(GEP),認為全球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2015年預計達到3.0%,比2014年的2.6%(推定值)出現緩慢回升。世行分析理由稱,原油價格下跌將對中國和印度等石油進口國的經濟構成利多,於此同時,受低通膨影響,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等已開發國家的央行短期內不會實施貨幣緊縮政策。
世行在2014年6月將2015、2016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預期為3.4%和3.3%,而此次均進行了下調。同時將2014年的推定值從2.8%下調了0.2個百分點。對於此次下調增長率預期的理由,世界銀行解釋稱:「主要原因是日本、歐洲、俄羅斯和南美等地增長乏力」。2015~2016年全球經濟將保持3%左右的增長率,但是預計原油等國際商品和全球貿易的復甦進程將十分緩慢。
分國家和地區來看,在國內消費復甦的支撐下,預計美國2015、2016年的GDP增長率將保持在3%左右,表現堅挺。2015年的GDP增長率預期估計較2014年6月預測的3.0%將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歐元區的增長率則大幅低於2014年6月的預期。2015年僅為1.1%,雖然預計從2016年起經濟將出現復甦,但是受希臘政局再次動盪影響,「過度低通膨的情況可能持續下去」,世行對此加強了警惕。
日本方面,受消費稅增稅影響,2014年的增長率僅為0.2%。不過,世行並未大幅修改2015和2016年日本的增長率預期,顯示出世行期待安倍政權提出的勞動市場等經濟結構改革「在中長期內將推高經濟增長率」。
包括中國、泰國和印尼等國在內的東亞、太平洋地區方面,相比2014年6月的預期,2015、2016年的增長率被大幅下調,但是仍將保持6.5%左右的高增長。世行預計與中國一樣受惠於原油價格下跌的印度2016年的增長率將提高至7%。
(矢澤俊樹 華盛頓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