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平均指數大幅上漲,4月22日收盤價突破2萬點。這是自IT泡沫期的2000年4月14日以來日經平均指數再次恢復至2萬點。主要國家的金融寬鬆政策釋放出的充足的投資資金流入了日本。在最近15年裏,日本股市的新陳代謝不斷推進,主力企業的面孔發生變化。股價恢復至2萬點意味著日本經濟擺脫了因通貨緊縮而長期停滯的「失去的15年」,重新站在了增長的起點上。
日經平均指數的22日收盤價比上一交易日上漲224點,上漲至20133點。4月10日日經平均指數盤中上漲至20006點之後上漲乏力,不過受中國的貨幣寬鬆政策帶動再次恢復了上漲勢頭。
股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日歐等主要國家的寬鬆資金出現增多。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日本主要企業通過結構改革和併購(M&A)等恢復了增長力,吸引了全球的投資資金。
雖然是同一個日經平均指數恢復至2萬點,但是股價上漲的主力從過去的「規制産業」變成了「革新企業」。
日經平均指數首次突破2萬點是在1987年1月30日。當時股票總市值方面,包攬前幾名的是東京電力和城市銀行。2000年4月受通信相關股票帶動 ,在沒有利潤增長保證的情況下股價大幅上漲,PER(股價收益率)超過100倍的企業接連出現。
經過2次泡沫、金融危機、大地震和日元大幅升值等困境,如今顯示出存在感的是通過自身努力提高價值的日本企業。
豐田汽車徹底推進成本結構調整,以實現即使銷量不增長也能確保盈利,14財年(截止15年3月)純利潤有望超過2萬億日元。在全球工具機領域握有壓倒性市佔率的發那科以及通過製造零售的業務模式開拓海外市場的迅銷等企業的股票總市值都出現增長。
以2000年上市的樂天為首,「網路相關等增長性較高的投資對象出現增加」(英國投資公司Baillie Gifford的貝利·佛格森),這方面的因素也很大。2014年瑞可利控股等近80家公司掛牌上市,為7年來最多。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股票總市值為600萬億日元以上,僅次於1989年底的峰值(611萬億日元)。當前,除了豐田和迅銷之外,三菱電機及普利司通等創下利潤新高、開年後股價達到上市以來最高值的企業也陸續出現。股指走高相應也會帶動利益增長,日經平均PER已達到18倍左右,接近國際水準。也可以説日本股市在正常發展。
破壞經營規律的金融機構及企業的互相持股急劇減少,注重效率經營的外國投資者股東的比例提高到了30%。持股結構變化等孕育市場規律的形勢正在逐步完善,加上企業的改革努力,進而推高股市。
日經平均指數在這2年半的時間裏上漲到了2.3倍,市場上開始對短期過熱加強警惕。美國的經濟和加息問題,以及歐洲問題等不穩定因素也很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