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房地産泡沫在縮小?
2019/12/26
印度正在因住宅市場的混亂而動搖。由於2年前引進的法律規定和2018年秋季以來的信用緊縮,很多住宅建設項目出現延期或停工。此前提供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增加,形成惡性循環。印度經濟陷入2008年雷曼危機以來的低增長,在此背景下,房地産問題成為印度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之一。
「錢都交了,希望早點蓋好我的房」,已支付20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9.22萬元)住房預付款的德里的一位公務員這樣抱怨。
如今很多印度房地産開發項目陷入停滯。開發商雖然向買家收了預收款,但因工程停滯而無法交房等。印度大型房地産諮詢企業阿納洛克(Anarock)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僅印度七大城市圈就有58萬個項目陷入嚴重的工程延誤或完全停工,售價相當於4.64萬億盧比。
![]() |
印度的房地産建設項目(資料圖) |
認為事態嚴重的印度政府11月宣佈,通過與國有金融機構的共同出資,設立為重啟工程提供貸款的2500億盧比的國營基金,但與問題整體的規模相比仍顯得杯水車薪。
導致接連出現工程中止的是印度2017年5月引進的房地産開發調控法案。在此之前,印度的房地産開發項目屬於名副其實的完全沒有法律監管的地帶。一般情況是開發商借助1張廣告就向買家收取預收款,利用這筆資金支付材料費和工程費,然後建設住房。也就是説,開發商沒有自有資本,完全依賴向購房者提前收取的資金來拓展業務。而且這筆資金被挪用的情況突出。
新法案規定,以各項目專用的納入監管的帳戶來管理預收款。這樣一來,原有的住宅項目多數突然陷入違法狀態。未能返還挪用的資金,進而無法開設專用帳戶的項目無法註冊,相繼停工。
2018年秋季,因大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經營破産而發生的信用緊縮構成進一步打擊。非銀行金融機構陷入手頭現金不足,依賴這些機構貸款的開發商相繼出現債務違約。停工的房地産項目進一步增加。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增加,在資金流入非銀行金融機構和流出非銀行金融機構兩方面,都發生信用緊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