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了新興市場資本流進流出情況分析報告書。自有統計數據的1980年之後,新興國家在2015年首次出現資本凈流出。流出規模相當於各國和地區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2%,中國尤為嚴重。報告指出,由於各國增加了外匯儲備,債務危機的風險出現減弱。
IMF對40多個新興經濟體和地區的資本流動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發生雷曼危機的2008年之前,面向新興市場的投融資不斷增加,資本凈流入在2007年達到頂峰。2010年的資本凈流入佔GDP的3.7%,但此後轉為減少,2015年(2014年10~12月到2015年7~9月)轉為凈流出。
報告分析稱,投融資出現減速是因為「新興經濟體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期出現下降」。據IMF統計,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連續5年出現下滑。海外資金流入減少,流出增加。但是,如果除去中國和俄羅斯,其他新興市場在2015年仍維持了資金凈流入。
與80年代之後曾經出現的新興經濟體危機相比較,報告認為「現在由於外匯儲備增加等原因,負面影響較小」。改為浮動匯率制的國家由於貨幣貶值,産生資本流入增加的效果,報告分析稱「匯率的靈活性發揮了吸收衝擊的作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河浪武史 華盛頓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