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對華貿易依賴度加強 10年倍增
2018/08/27
東盟(ASEAN)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度正在提高。東盟2017年貿易總額中,對華貿易佔到近2成,提高至10年前的約2倍。與中國進行生産分工的「中國+1(China plus one)」趨勢不斷推進,越南等國的出口增加。對華貿易擴大將推動東盟經濟增長,但也存在貿易結構易被中美貿易戰波及的風險。
![]() |
東盟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17年成員國對華貿易額比上年增長19%,達到4368億美元。對華出口增長29%,此前持續擴大的逆差時隔7年縮小。2017年整體貿易額增長14%。
在對華出口方面,越南同比增長6成,在東盟內躍居第2位,僅次於新加坡,對華出口規模達到最大出口目的地美國的近9成。手機零部件出口膨脹至8.8倍。
在越南,南韓三星電子建立了智慧手機工廠,産量達到2億數千萬部,佔全球産量的6~7成。為了向三星供貨,涉足半導體和通信零部件等業務的企業紛紛進駐越南。有分析認為,這些企業還向聚集于中國的智慧手機工廠進行出口。
![]() |
東盟各國領導人在東盟成立50年相關活動上(資料圖,reuters) |
在製造業,避免過度向人工費上漲的中國集中、將生産轉移至其他國家的「中國+1」趨勢不斷推進。越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據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的研究主管大木博巳表示,「越南已被納入中國的生産網路」。此外,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對華出口中,電子零部件的增長也很明顯。
中國和東盟通過自由貿易協定(FTA),自2005年起分階段下調關稅,截至今年1月,取消了以工業産品為中心的一般品類的關稅,這也在促進東盟對華貿易的增長。
過去10年東盟整體的貿易額增長3成,對華貿易額則增至2.2倍。分享中國這一巨大市場將支撐東盟的增長,但也存在風險。中國經濟減速風險正在加強。此外,在貿易戰中被美國徵收制裁關稅的中國産品使用的東盟製造的零部件等也有可能被迫減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馬尼拉 遠藤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