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休戰」,中國開始掌握節奏
2019/06/30
作為中國高科技産業的核心,華為由於受到美國的禁運措施影響,銷售額在2019年和2020年的2年裏預計減少300億美元。有分析認為,中美將為解除對該公司的制裁,展開條件方面的爭奪,但在首腦會談中取得成果的是中國方面。
中美貿易磋商沒有取得進展是因為中美對立正在從貿易問題演變為圍繞國家主權的爭奪。中國投入鉅額補貼的高科技企業培育政策「中國製造2025」是通過中央集權發展經濟的根基。美國表示,「與通過補貼發動出口攻勢的中國企業相比,美國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要求中國取消補貼,但中國並不同意。
![]()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6月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會談(REUTERS) |
已做好「持久戰」準備的中國,對於川普指望成為政績的農産品進口擴大也開始不願作出妥協。包括液化天然氣(LNG)等在內,當初同意採購1.2萬億美元美國産品,但據稱目前中國提出符合需求的靈活數值目標。
著眼於美國總統選舉
中國著眼的是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候選人提名爭奪戰中領先的前副總統拜登5月上旬表示,「中國人並不是壞人,也並非競爭對手」。在那之後,中國開始拒絕向川普政權妥協。中國在關注川普連任可能性的同時採取行動。
看不到結束跡象的關稅大戰正在打擊兩國經濟。中國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下滑至雷曼危機之後的2009年以來新低,製造業的投資增速也降至歷史最低水準。與此同時,維持長達10年的長期經濟擴張的美國經濟也由於貿易戰的影響,製造業的景氣度指數降至2年零7個月以來最低水準,屬於川普政權上台後最低。
美國對中國産品加徵第1輪懲罰性關稅是在2018年7月。如果輕視市場規則的中國的結構改革也半途而廢,中美貿易戰將只會給世界經濟留下深深的傷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