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出現增加。截止2013年底的投資餘額為117萬7260億日元,比上年底增加了27萬9140億日元(增長31%),首次突破100萬億日元大關。其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出現復甦,2013年的新增投資創歷史新高。亞洲方面,通過金融等非製造業面向東盟(ASEAN)的投資出現增加,但面向人工費高漲的中國的投資則有所減少,日企投資對象的變化愈發鮮明。
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13年的新增投資為13萬2480億日元,比上年增加了35%。其中金融、零售等非製造業增加56%,增至9萬1001億日元,而製造業僅增5%。
從各地區情況來看,面向北美的投資增加60%,增至約4.6萬億日元,面向歐洲為增加28%,增至約3.2萬億日元。面向歐美的投資增長明顯。日本住宅設備及綜合建材企業驪住集團(LIXIL GROUP)與日本政策銀行聯手以約4000億日元收購了德國的住宅設備巨頭高儀。綜合金融服務集團的日本歐力士(ORIX)也收購了荷蘭的資産管理公司。而在美國,諸如日本軟銀收購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SprintNextel等,大型併購案件接二連三。
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的準研究員增田耕太郎指出「力爭在全球擴大市佔率的日本企業對在新興經濟體擁有廣泛銷售渠道的歐美企業的收購出現增加」。
亞洲方面,面向東盟的投資增長尤為顯著。2013年金融和零售等非製造業的投資額為1萬4392億日元,增至上年的6倍左右。瞄準日益壯大的中産階層的消費需求,日本企業正在加速進駐東南亞。三菱UFJ金融集團以5360億日元收購了泰國的大城銀行(BANK OF AYUDHYA)。
另一方面,面向中國的直接投資則時隔3年首次出現減少。在中國各大城市,最低工資不斷上調,企業生産成本出現增加。此外中日在歷史認識等問題上的對立似乎也對投資産生了消極影響。
為了促進日本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日本政府計劃通過國際協力銀行(JBIC)對日企收購海外企業提供支援。國際協力銀行最早將從今年夏季開始推出LBO(借貸融資收購),即日本企業以收購對象將來的現金收入為擔保從銀行獲得貸款。
日本企業對海外直接投資餘額等包括在日本的對外資産內。財務省5月27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企業、政府和個人在海外持有資産減去負債所得的對外凈資産餘額為325萬70億日元創歷史新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