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中美博弈海洋霸權

中美博弈海洋霸權

2014/07/09

PRINT

中美關係

  中美兩國於7月9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兩國部長級官員將就中美之間的懸案進行磋商。預計在推動中美投資協定談判等經濟領域,雙方將展現出合作的氣氛,但是估計圍繞亞洲海洋霸權的博弈將呈現激烈之勢。中國正加緊在亞洲設立自己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力爭構築本國影響力強大的海洋經濟圈,這一動向也令美國繃緊了神經。

  「美國商界支援早日締結美中投資協定」,7月2日美國前財長漢克·保爾森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會談時如此表示。次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了習近平和保爾森握手的照片,給人以中美緊密合作的印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美國國債持有國,中美經濟聯繫密切。

  但是,諸如美國認為中國誘導人民幣貶值和網路攻擊等,中美之間面臨著眾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美國敦促中國進一步實施改革,而中國則一直以小步的改革舉措加以應對。7月1日,中國在作為改革試驗田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禁止外資投資的項目從190項減少至139項。在中美開展對話之前,中國對開放市場表現出了積極的姿態。

  另一方面,圍繞亞洲海洋問題的摩擦則成為中美之間的新火種。除了中國在南海等海域加強海洋活動外,中國主導創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也逐漸成為中美間的新問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習近平去年10月提出的構想。中國急於與日美影響力強大的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國際機構劃清界限,正加緊設立東南亞和中東國家參與其中的該投資銀行。儘管名義上是為了促進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但也並非與中國強化海洋活動無關。

  習近平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意在從中國沿海到南海,以及從印度洋到中東構築海洋經濟帶。習近平5月下旬對先後訪華的伊朗及斯里蘭卡等國家的首腦提出希望在相關構想及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方面展開合作。

  將這兩個構想結合起來思考,可以看出中國試圖強化資源進口海上通道的意圖。這是因為,中國的原油對外依賴度接近60%,原油的海上運輸幾乎全部都要途徑麻六甲海峽。對此中國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中國某國有企業高管就指出「美國如果封鎖海上航線,中國經濟就會陷入癱瘓」。

  美國將重心轉向國內的傾向越來越明顯。而中國希望取代美國,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主導在印度洋到亞洲海域的港灣開發等。此外,中國還考慮將高達4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轉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外匯儲備用到美國國債以外其他領域。由於中國顯露出的這些意圖,使得一些國家越來越擔憂,中國企業在國際合作的名義下援建的港口是否有一天會用來停泊中國海軍的軍艦。

  為消除這些擔憂,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最近開始呼籲日美歐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表示中國的出資比例不一定非要達到50%。另一方面,雖然中國一直強烈要求南韓加入,但因美國從中阻撓,南韓總統朴槿惠在今年3月與習近平舉行的首腦會談上對此仍保留態度。中美之間的博弈已經呈現日益激烈之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4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5
投票總數: 3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