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一事,美國歐巴馬政權最初持消極態度。從日方最早就此事詢問美方態度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年半時間。美國終於認真起來的背後有著複雜的國際形勢背景,包括中國的行動、烏克蘭危機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崛起等。
「希望不要使用修改指針這樣的字眼」,2012年秋,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的發言讓日方困惑不已。日美此前已就實質修改日美防衛指針達成了一致,隨之舉行了帕內塔與時任日本防衛相森本敏等的日美高官磋商。但美方的發言推翻了雙方磋商的基礎。「為什麼修改?」「日本民主黨政權(編者注:當時日本由民主黨執政)穩定嗎?」因美方的消極態度,指針修改工作最終沒有進行下去。
重視美國利益的歐巴馬總統的標準與政策判斷貫穿始終。著手修改指針終會刺激中國,這種慎重論在美國根深蒂固,與日本的態度差距十分明顯。而促使這一狀況發生改變的是中國的行動似乎超越了美國認為的限度。
中國無視美國的警告,在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以及南海反覆進行危險行為。2013年秋季,日美就修改防衛指針正式達成協定,隨後中國在東海上空劃設了防空識別區。要顧及中國的論調開始消退。
進入2014年以後,美國越來越積極熱衷於修改防衛指針。烏克蘭危機爆發,「伊斯蘭國」繼續在中東地區橫行。歐巴馬提出的外交重心由中東向亞洲轉移的再平衡政策無疾而終。
在美國大幅削減國防費用的同時,美軍很難繼續充當國際警察。自然而然,與日本等同盟國的合作成為了美國外交及安全保障政策的核心。
(吉野直也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