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5月14日召開臨時內閣會議,通過了將向國會提交的「安全保障相關法案」。除了解禁歷屆日本政府一直禁止的集體自衛權之外,日本自衛隊在海外的活動也將明顯擴大,戰後日本的安保政策迎來了轉捩點。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內閣會議後出席記者會並走上發言臺,右為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隨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將對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比以前更積極的貢獻」。在5月下旬開始的國會論戰中,如何給日本自衛隊的海外活動加上限制預計將成為討論的焦點。
相關法案5月15日向日本國會提交。日本政府和執政黨力爭大幅延長原本截至6月24日的會期,以便通過法案。安倍在記者會上以朝鮮核武器和導彈開發為例,指出圍繞日本的安保環境正日趨嚴峻。安倍稱,「在威脅能輕鬆跨越國境的情況下,將積極構建無懈可擊的應對舉措」,如此解釋法案的必要性。
集體自衛權指的是即使日本沒有遭到直接攻擊,在友好國家遭受攻擊時也可使用武力共同反擊的權利。此前歷屆日本政府在憲法第9條之下堅持專守防衛的立場,一直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但安倍政權在2014年7月的內閣會議上修改了憲法解釋,解禁了集體自衛權。2015年4月修訂的《日美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也表明解禁集體自衛權,此次則將為之制定法律依據。
法案針對解禁集體自衛權明確規定了3個條件:(1)存在威脅日本存亡的明確危險(存亡危機事態);(2)沒有其他適當手段;(3)僅限於行使必要最小限度的實力。安倍強調「制定了嚴格的‘煞車’措施,將在極為有限的情況下行使」。
相關法案主要包括「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和「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兩部分。前者囊括了《自衛隊法》和《武力攻擊事態法》等10部法律的修正案。而後者則是一項新法案,允許隨時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為應對國際爭端的他國軍隊提供後方支援。
關於對他國軍隊的後方支援,此前一直必須每次單獨制定《特別措施法》,《特別措施法》規定活動範圍限於「非戰鬥地區」等。但根據「國際和平支援法案」,範圍擴大至「實際正在發生戰鬥行為的地區以外」。而支援範圍則增加了提供彈藥以及為參加戰鬥作戰的戰鬥機加油等。自衛隊的參與將更加積極,同時被捲入爭端的風險也會提高。
一直將自衛隊的活動範圍在事實上限定在日本週邊的《周邊事態法》將更名為《重要影響事態法案》,同時刪除地理上的制約。設想了中國和周邊國家的摩擦正在激化的南海等地區。此外,援助美國以外的軍隊也成為可能。
通過修訂《聯合國維和行動協力法》,根據聯合國以外的邀請,也可以參與復興支援活動。與此同時,還將放寬武器使用限制,允許為完成任務而使用武器。另外,還將解禁他國部隊遭受襲擊時的「緊急支援」。《自衛隊法修正案》規定,有義務保護平時為保衛日本而開展活動的美艦。
出於對抗中國以及減輕財政方面負擔的考慮,美國對日本自衛隊擴大活動範圍表示歡迎。安倍強調隨著加強日美同盟,「威懾力將進一步加強,日本遭受攻擊的可能性進一步消除」。
在對自衛隊活動作出判斷時,很多時候只能依靠日本政府的自由裁量。為了獲得國民的理解,對於如何保證牽制措施的實效性,有必要作出詳細説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