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於6月7日在七大工業國(G7)首腦會議之前,與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了會談。兩國首腦一致同意,在俄羅斯履行今年2月的停戰協議之前,繼續實施經濟制裁。同時還重申尊重烏克蘭主權。美方正在討論向烏克蘭提供具有殺傷能力的武器,但白宮表示,兩國首腦並未提及這一點。
在會談之前,兩國首腦聯袂訪問了艾爾冒(Elmau)近郊的村莊。歐巴馬致辭稱,「在祝福美國和德國友好之際,再沒有比這裡更加適合的地點」。同時表示「德國已統一25年。第2次世界大戰終結70年。我們站在這個地點這一事實就是戰爭已經終結的證明」,對加強美德關係表示出積極意願。
俄羅斯合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已經過去1年以上。在烏克蘭東部,戰鬥仍在繼續,僅依靠目前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難以找到解決事態的切入點。另一方面,如果美方在對俄經濟制裁方面採取單獨行動,有可能導致與歐洲國家的步調出現混亂。同時還可能被俄羅斯抓住空子。只有花費時間與德國等歐洲國家通過G7框架形成統一認識,並加以應對,才有望取得經濟制裁的效果。
此外,中國推進的南海岩礁填埋也存在與烏克蘭危機局面相似的部分。對歐洲國家來説,南海在地理上非常遙遠,與日美等國相比缺乏緊迫感。歐洲主要國家均將參加中國主導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在歐洲方面希望重視「經濟利益」的情況下,很容易想像歐洲與中國發生爭端並不是上策。
歐巴馬也熟知這種局面。正因為如此,將在此次G7會議上描繪的前景是,將強調「法治」原則,同時強調「保護領土完整」、「尊重主權」和「民主主義」原則,譴責借助力量改變現狀的行動。這是因為如果呼籲這些原則,歐洲國家難以反對。
亞洲國家中唯一參加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顯示出與歐巴馬同樣的立場,在烏克蘭危機和中國南海問題上,日美很有可能以原則論為武器,主導G7的討論。首腦宣言也有望明確納入上述內容,通過G7框架再次確定對中俄的抵制。
不過,G7確認團結,也將産生促使中國與俄羅斯進一步接近的作用。下定決心的俄羅斯進一步加強對烏克蘭的介入、或中國加劇南海人工島附近的緊張局勢的前景難以否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吉野直也 德國南部艾爾冒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