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生勞動省6月5日發佈的2014年人口動態統計數據顯示,經推算得出的日本合計特殊出生率(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平均數)為1.42,時隔9年出現下滑。該出生率在2005年跌至最低點1.26後呈緩慢上升趨勢,但此次比上年下滑了0.01個百分點。另據統計,日本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30.6歲,晚婚晚育狀況進一步加劇。目前,日本每年的出生人數已快跌破100萬人,應該採取怎樣的政策來應對人口減少和少子化的問題再次成為日本政府的當務之急。
日本的出生率在2005年觸底後呈上升趨勢,截至2013年已連續兩年上升。這是因為在1971~1974年的第二波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群(在日本被稱為「團塊次代」)正好達到35~40多歲這一年齡段,處於生育高峰期。
不過,2014年,這批「團塊次代」的生育數有所減少。由上年的約7萬人減少到不足5萬人。另外,20多歲的年輕人更加不願意生育。從各年齡層來看,20~24歲、25~29歲的出生率均連續4年下滑。雖然30~35歲連續9年上升,但無法彌補20多歲人群出生率的下滑速度,因此整體低於上年水準。
出生率的下降還與婚齡、孕齡上升密切相關。2014年日本平均初婚年齡,男性升至31.1歲,女性升至29.4歲。1995年日本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27.5歲,而2014年上升至30.6歲,刷新了2003年創下的歷史最高記錄的30.4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