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6月23日~24日在華盛頓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磋商兩國之間的未決事項。除了圍繞南海等議題的安全保障方面的對立之外,在經濟領域,中國將主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顯示出挑戰美國金融霸權的態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9月訪美,中美將摸索緩解兩國緊張局勢的切入點。
美方將由美國國務卿克里、財政部長雅各•盧,中國方面有國務委員楊潔篪、副總理汪洋出席。在此之前,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Tony Blinken)和中國副外長張業遂于22日舉行了戰略安全對話,包括軍方相關人士在內討論了安保問題。
在中美之間,圍繞南海問題,對立日趨激化。中國6月16日突然宣佈,在南沙(英語名:斯普拉特利)群島推進的填海造地「將於近期完成」。向一直強烈要求停止工程的美國發出了「降低兩國間摩擦強度的信號」(北京國際學者)。
中國並不打算退出聲稱屬於「主權範圍內」的南沙群島。但是,試圖通過暫時放慢美國一直批評的填海造地的「規模和速度」(美國國務卿克里),來放緩緊張局勢。
可以説中國此舉是將促使3個月後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取得成功而鋪平道路擺在了優先位置。中國政府高官異口同聲地表示,「此次對話的最大任務是為習主席訪美營造氛圍」。
雖然中美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保持了步調一致,但實際上存在利害衝突的領域正在增加。關於最多400萬份美國聯邦政府職員個人資訊因網路攻擊遭盜取的事件,中國駭客被懷疑涉嫌參與,摩擦擴大至網際網路空間。
在去年的全球經濟增長中,40%以上由中國和美國貢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強調了佔世界第1位、第2位的美中經濟的重要性。兩國自6月起,針對簽署投資協定的談判,將進入具體磋商雙方排除在自由化對象之外的領域的階段。中美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在進一步深入。
當然,在經濟領域對立的導火線也開始增多。中國6月29日將召集57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亞投行成立協定。對於作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大國建立自主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的中國,預計美國將敦促中國提升組織運營的透明性和採用符合國際標準的融資審查機制。
中國正力爭今年促使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儲備資産——SDR(特別提款權)。關於這一點,美方認為作為「可自由交易的國際貨幣」的改革仍不充分。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大越匡洋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