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在日本民主黨執政時期,時任首相野田佳彥對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實施了國有化。此前,一貫對華強硬的時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開始推進東京都購島計劃。由於中國主張對該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擔心此舉將導致與中國産生對立。日本政府認為要想阻止東京購島計劃,唯一的辦法就是由日本政府對其實施國有化。但這一舉措也招致了中國的強烈反對。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對曾經參與過相關工作的時任首相輔佐官長島昭久進行了採訪。
記者:日本政府對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的直接原因是2012年4月石原慎太郎宣佈購島計劃嗎?
長島昭久:我一直認為日本政府早晚都要認真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當聽到決定國有化的時候,有一種「該來的時候終於來了」的感覺。我早就知道石原對尖閣諸島十分執著。另一個原因是自2010年在附近海域發生撞船事件以來,尖閣諸島逐漸成為日中摩擦的焦點。
記者:2012年4月27日,野田首相與石原慎太郎舉行了會談。
長島昭久:當時主要談論了美軍橫田基地的軍民兩用化問題,幾乎沒有談及尖閣諸島。石原僅僅提了一句「我要買島」。
2012年5月,在從美國參加完G8峰會回日本的飛機上,野田説,「必須得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了」。之後,野田指示我們分別與尖閣諸島所有者、東京都和中國政府進行交涉。官房副長官長濱博行負責所有者,我負責東京都,外務省負責與中國政府進行溝通。
記者:怎麼看待此事對中日關係的影響?
 |
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KYODO) |
長島昭久:我當時預計如果對尖閣諸島實施國有化,日中關係將發生極大退步。但是,我們強調的是不改變現狀這一點。石原説過要在尖閣諸島建造漁船避難用的停泊場所。當時我們向中方解釋,「相比讓東京都購島隨意處理,讓日本政府實施國有化,穩定維護和管理尖閣諸島更為穩妥」。
當時給我們一種感覺,雖然中國沒有明確表示「了解」和「同意」,但應該能得到中方「黙認」的回應。當時中國要進行領導人的交接班,是在政權交接前還是之後提出來好呢?這個選擇非常困難。
記者:在2012年9月的APEC首腦會議上,野田和胡錦濤主席進行了接觸。
長島昭久:當時日本政府內部有人認為,在APEC結束之後馬上就實施國有化不太好,最好延期。但我們認為如果中國領導換人的話,之前努力構築的兩國關係可能會回到原點。的確日中關係出現惡化,而且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但是,那個節點除了作出這種決斷之外別無選擇。就像日本著名外交家陸奧宗光在《騫騫錄》中所説「欲信無他策」。
記者:如何看待日本現政權的對華政策?
長島昭久:在不讓步、有大局觀一點上我給予積極評價。即使野田政權繼續執政,應該也是相同的情況。但不包括安倍等人參拜靖國神社這件事。觀察現狀可以發現,正如我們預想的那樣,在中國政權交接之後的日中關係正在慢慢改善。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永澤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