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為期7天的訪美日程返回北京。在南海和網路攻擊等未決問題上堅持了強硬的外交姿態,中美的緊張關係並未得到扭轉。但同時探索了避免陷入嚴重對立的道路,中國媒體則著重強調了訪美成果。
「我們需要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習近平在28日的聯合國大會上向各國首腦呼籲。新型國際關係指的是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間關係,但其中似乎也包括改變美國主導的單極秩序這一含義。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美期間與歐巴馬(UPI-KYODO) |
這是中國國家主席自2009年胡錦濤以來第2次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説。此前中國領導人一直避免發表演説,這是因為擔心如果對國際社會的課題明確提出主張,中國面臨的人權問題等可能受到關注。可以説登上主席臺的習近平比前任更有自信。
習近平在9月25日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談時,強調了懸而未決的南海岩礁填海造地的正當性,同時否認參與網路攻擊。相比通過讓步緩和緊張局面,更需要顯示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領導人形象,以鞏固基礎。
另一方面,中國同時希望避免與美國陷入嚴重對立。雖然中國在推進軍隊現代化,但與美國的軍事力量仍然存在差距。在最重視的國內社會穩定方面,不允許對經濟産生負面影響。
雙方就防止空中軍事衝突和建立應對網路攻擊的部長級磋商等達成協定,正是在不作出讓步的情況下避免衝突這一姿態的産物。此外,在經濟和應對地球氣候變暖等易於合作的領域,也突出了一定的合作關係。
「中國並非敵人」,中國領導層內的對美政策相關人士表示此次訪美傳遞了這樣的信號。因面臨2016年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美國對華輿論日趨強硬,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認為需要改善形象。習近平在西雅圖發表演説時提到了美國的熱門電視劇和電影,突出了親近感。而在歡迎儀式上,提到了與30年前訪美之際與房東家的回憶,強調訪美的目的是促進和平與合作。
當然,中國的苦心在美國媒體上因羅馬教宗訪美的新聞而遭到部分抹殺。因此,兩位首腦幾乎沒有目光對視的聯合記者發佈會受到關注,結果習近平的強硬姿態得到凸顯。這與中國中央電視臺連日來報道了習近平的動向,與強調力爭與美國實現共存的「新型大國關係」取得進展形成對照。
今後的中美關係因面臨明年的總統選舉和2017年秋季的中國共産黨大會,預計將更加嚴峻。在分歧沒有消除的情況下,緊張狀態的管理將取決於首腦間的信任關係。
9月28日下午,在聯合國有關促進和平的會議上結束訪美期間最後演説的習近平走下主席臺,歐巴馬離開自己的座位,到通道處迎候。歐巴馬不顧擋住接著登臺的英國首相卡麥隆英的道路,像探頭一樣盯著看習近平的臉,多次搖晃握在一起的手,帶著認真的表情不斷交談。猶如是在向即將回國的習近平進行最後的確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永井央紀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