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英國金融時報(FT)聯合採訪。安倍表示應由七大工業國(G7)引領日趨不穩定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安倍指出為了應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恐怖襲擊和中東局勢等,俄羅斯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對於作為主席國於5月舉行G7首腦會議(伊勢志摩G7峰會)之前訪問俄羅斯,顯示出積極願望。
 |
安倍接受採訪 |
由於IS勢力過大和中東混亂的影響,國際局勢正日趨走向不穩定。美國對參與國際社會事務轉為消極,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併入克里米亞、中國進入南海等行動也日趨突出。
作為伊勢志摩G7峰會的議題,安倍列舉了「不明朗世界經濟、恐怖襲擊、朝鮮局勢、中東問題、極端主義等安全保障和外交、氣候變化和貧困」。安倍強調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希望提出世界應前進的適當道路,引領世界非常重要」。顯示出G7應團結起來指明國際社會前進方向的想法。
安倍稱「G7是自由、民主主義、基本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觀捍衛者的聚會」,但僅依靠G7解決恐怖襲擊和中東問題、敦促中俄保持克制日趨困難,安倍似乎認為正因為如此,為應對國際社會面臨的課題,首先擁有共同價值觀的G7需要團結在美國周圍。
尤其是應對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緊張、敘利亞內戰和IS問題等問題時,不僅是G7,安倍還提及「俄羅斯的建設性參與非常重要」,表示「希望尋找適當時機訪問俄羅斯,或邀請普丁總統訪日」,顯示出在峰會之前訪問俄羅斯與普丁舉行會談的想法。
在提及中國時,安倍將中國在南海的人工島建設視為問題,在此基礎上批評稱,「對於在東海的單方面資源開發也表示強烈關切」。此外安倍還表示:「絕對不能允許對國際秩序的單方面挑戰。國際社會應團結一致發出聲音」,對中國進行了牽制。
在提及中國經濟時,安倍稱:「人民幣和中國股市雖然波動幅度巨大,但基本上力爭以穩健的速度實現經濟增長」。此外還表示,「一直在堅持提高透明性、遵守國際經濟規則的努力」,對中國經濟改革的繼續表達了期待感。
對於朝鮮核子試驗,安倍表示:「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應納入實質性的措施。我國的自主制裁也將更加嚴格。這是根據行動對行動的原則,對朝鮮核子試驗的回答」。在提及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時,安倍表示,「尚未發展到與第一書記金正恩進行談判的階段」,表示目前自身不會訪朝和舉行首腦會談。
關於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以來提出的擺脫通貨緊縮目標,安倍強調「政權更疊後,在極短時間內已形成了‘並非通貨緊縮’的狀況」。另一方面,稱「在不可能重新陷入通貨緊縮的意義上,尚未處於能斷言稱已完全擺脫通貨緊縮的局面下」,對「宣佈擺脫通貨緊縮」顯示出慎重態度。
採訪由已屬於同一家媒體集團的《日本經濟新聞》和《金融時報》編輯局局長近藤勝義、總編萊昂內爾•巴伯於1月16日在首相官邸進行,長約50分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