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三國外長在8月24日的會談上商討合作。不過具體內容並不多。中日之間因中國公務船進入日本主張的海域而關係對立,中韓之間也因南韓決定部署反導薩德系統而關係緊張,而日韓之間因隨軍慰安婦問題取得進展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目前三國的關係正在向日韓與中國對立的格局轉變。再加上國內輿論和美國總統大選,容易動搖的三國關係浮出水面。
在東京飯倉公館召開的中日韓外長會談在一片和諧的氣氛中拉開帷幕。在結束了約1個半小時的會談後,參加聯合記者會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強調:「日中韓之間存在種種懸案,這是事實,但發揮政治智慧,超越對立,推進合作非常重要」。
反過來説也就是目前懸案成為三國合作的阻礙。此次外長會談確認開展合作的多半是環保及防災等此前已達成一致的領域。2015年3月在首爾舉行三國外長會談時發表了共同文件,此次也取消了。
中日之間的火種是海洋問題。在東海,進入8月以來,中國公務船屢次駛入「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周邊海域。岸田在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談時,關於中國公務船在該海域的活動,要求中方「事態的完全平息等改善東海整體狀況」。中國主張「釣魚島」(日本名:尖閣諸島)是中國領土,因此即便目前減少駛入周邊海域的次數,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日本一名原外務省官員指出,中國領導層以經濟增長為背景,「輕視日本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日本要求中國接受否定中國南海領土主張的仲裁庭裁決,這也導致中方強烈不滿。
中韓關係因駐韓美軍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薩德、THAAD)而惡化。雖然是為了應對朝鮮的導彈,但中國對南韓利用系統雷達探測中國國內軍事動向保持警惕。王毅在24日與南韓外長尹炳世的會談中堅持強調,「堅決反對」部署薩德系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