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莫迪政權日前措不及防的給國內動了一刀。11月8日,莫迪政府突然宣佈禁止使用2種高額紙幣。在印度國內流通的紙幣中,按金額計算相當於近9成的200億張紙幣將因此變為廢紙,國民生活也因此陷入嚴重混亂。背負著可能導致堅挺的經濟被踩下急煞車的風險也要實施「廢鈔」的莫迪總理究竟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
在首都新德里的銀行門前,希望換鈔的民眾排起了長隊(18日) |
廢鈔的對象為500盧比和1000盧比的紙幣。莫迪在11月8日晚間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從今天深夜開始這兩種紙幣將禁止使用」。從措施宣佈到正式實施只留下了4個小時的時間。
貧富差距懸殊 對於被廢除的2種紙幣,印度民眾可帶著身份證去銀行窗口兌換成百元盧比紙幣或2千盧比的新幣。為了避免銀行出現混亂,印度各銀行在宣佈措施後的第二天,即11月9日停業一天,並於10日重新營業。不過,直到如今,從早上6點~7點起印度全國的銀行門前就會排起長隊。由於銀行準備的紙幣被兌光,很多民眾排了很久的隊卻還是兌換不到錢,只能第二天再去排隊。
本以為印度民眾會對廢鈔引發的混亂怒不可遏,但他們似乎表現得出乎預料的冷靜。記者向在新德里銀行門前排隊的人詢問對於此次廢鈔舉措的看法,結果3人中有2人回答「贊成」。
一位讓傭人排隊、自己坐在花叢邊等待兌錢的陸軍軍官(42歲)批評稱「這是愚蠢的錯誤舉措」,不過另一位失業中的男性(29歲)則表示「雖然方法不好,但這是非常正確的決斷」,另一位司機(52歲)也稱讚道「失去不正當資金的富裕階層將變得和貧困階層一樣」。
實施廢鈔政策的背景是印度國內懸殊的貧富差距。有分析顯示,佔成年人口3%的富裕階層掌握著印度家庭資産的64%。富裕階層通過持有現金來避稅。
為了避免被稅務當局掌握收入,相比去銀行存款,很多印度人喜歡把現金放在家。不正當資金被認為佔印度國內生産總值(GDP、2015年約為230萬億日元)的2成以上。
在持續5%左右高通膨率的印度,「壓箱底現金」與資産價值的縮水互為表裏。民眾為高通膨率而苦惱,而富裕階層則巧妙利用不正當資金愈發富有。
例如房地産投資。印度的地價不像已開發國家那樣透明。例如實際價值2億日元的土地,將帳本上的價格設定為1億日元,使用支票等帳面資金進行結算,剩下的1億日元則使用帳面外的資金支付。隨著地價的上漲,轉賣之際不管是帳面上還是帳面外都將獲得利潤。
在發佈廢除措施的8日晚,富裕階層趁兩種紙幣尚未失效期間紛紛購買了黃金和珠寶飾品。正如政府預想的一樣,如果將現金帶到銀行兌換,將被詢問來源,違法行為就會敗露。某服裝經銷商將非法積攢的現金髮給員工,責令員工存入個人帳戶,幾個月後再將兌換的紙幣返還公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