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外交」環境日益嚴峻
2017/05/09
台灣民進黨的蔡英文政權面臨的「外交」環境正日趨嚴峻。由於大陸的壓力,台灣無法出席5月22日起召開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大會的可能性在加強。美國川普政權為了在朝鮮問題上尋求合作,正在接近大陸。因此台灣難以期待美國強有力的支援,防止大陸瓦解其「外交」的能力也可能變得脆弱。
![]() |
接受媒體採訪的台灣的總統蔡英文(4月,台北,台灣總統府提供,kyodo) |
「台灣地區今年不能參會的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大陸負責對台灣政策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安峰山8日如此表示。由於仍未收到通常4月下旬送達的參加世衛組織大會的邀請函,台灣方面加強了危機感。台灣面臨的嚴峻局面也因此變得更為突出。
由於與倡導「一個中國」原則的中國大陸的關係,台灣的外交活動受到限制。自推進兩岸和解的國民黨馬英九前政權上台第二年的2009年起,由於中國大陸方面的關照,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作為觀察員參加大會曾成為可能。
大陸為迫使蔡英文政權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一直在加強壓力。蔡英文政權上台後的2016年世衛組織大會雖然發出了邀請函,但附加了基於「一個中國」原則的特別措施這一罕見措辭。世衛總幹事是香港出身的陳馮富珍,被認為傾向於北京當局。
美國的對台灣窗口機構等表示支援台灣出席。雖然美國的支援多年沒有改變,但台灣參加得以實現是在大陸允許的2009年。雖然需要美國更加強有力的干預,但為了解決朝鮮問題,中美正在接近,在此背景下,台灣方面的期待變得渺茫。
![]() |
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稱,「(與蔡英文相比)希望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對話」,顯示出重視中國大陸的姿態。倡導兩岸「維持現狀」的蔡英文政權不希望看到因中美對立而緊張加劇的事態。不過,如果中美過度接近,將難以獲得美國的支援。
來自中國大陸的壓力並沒有減弱的跡象。2016年9月在加拿大召開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大會,與馬英九前政權時不同,台灣未能作為嘉賓參加。同樣是2016年12月,西非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目前,承認與台灣具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已減少至21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台北 伊原健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