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對朝鮮動武嗎
2017/11/30
作為美國承認朝鮮是擁核國家的交換、朝鮮凍結ICBM開發的交易劇本對於日韓來説,是最希望避免的局面。在中程導彈瞄準日本的情況下,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的解決有可能漸行漸遠。此外,日本和南韓的核武裝論也有可能重燃。
「外交手段仍然存在」,蒂勒森的聲明(28日)中有這樣的措辭。反過來説,暗示出在外交解決的手段用盡之前,不會啟動軍事攻擊。
在美國政府內有估算認為,在靠近南韓和日本的朝鮮展開軍事行動,將導致數百萬人規模的犧牲者,認為動武並不現實的觀點佔多數。不過,對於逼近美國本土的威脅,美國國會也出現強硬言論。執政黨共和黨的參議院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28日表示,「如果為阻止核子試驗和導彈開發而必須開戰,我們也會這樣做」。
關於哪些挑釁行為觸及作為軍事行動判斷標準的「紅線(不可跨越的底線)」,川普政權沒有明示。向關島海域發射導彈和在太平洋上進行氫彈試驗,有可能強烈刺激美國,成為事實上的宣戰佈告。
朝鮮以高於通常情況的軌道發射了新型ICBM「火星15」,使之落入日本海。對此,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稱,「這是避免跨越紅線的計算好的發射試驗」。同時似乎還巧妙避免碰觸美國憤怒的挑釁,留下了對話的餘地。
朝鮮已經擁有ICBM了嗎?
洲際彈道導彈(ICBM)需要小型核彈頭、彈頭重返大氣層時承受高溫高壓的技術,「火星15」的高度達到4475千米,射程達1萬3千千米,被認為具備攻擊美國全境的性能。洲際彈道導彈(ICBM)實際配備時的技術在核保有國之間也是秘密中秘密,朝鮮目前已獲得這項技術的可能性較低。
日本軍事分析師小川和久認為:「這樣下去的話,重返大氣層技術也將確立,1年半左右就將進入實戰配備的初期階段」
如果朝鮮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實戰配備進入現實階段,川普政權也有不通過對話,而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美國政權的方案中似乎包括讓朝鮮轉換體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永澤毅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