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或走向最糟糕的劇本?
2018/09/21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贏得了自民黨總裁選舉,將進入持續至2021年9月的第3個任期。迄今為止,戰後第二長的經濟復甦一直支撐著安倍政權,但如果將目光投向世界經濟的前景,中美貿易戰等減速風險增強。一直成為長期政權東風的經濟有可能變為逆風。貨幣和財政等政策應對的餘地有限,因此經濟運作有可能面臨難關。
![]() |
到今年12月,日本的經濟復甦時期將達到73個月,創出戰後最長時間。自2012年底第2屆安倍政權上台以來,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增加約60萬億日元,今年4~6月的漲幅換算為年率達到552萬億日元,創下了歷史新高。成為東風的是海外經濟增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世界經濟增長率2017年達到3.8%,是2011年以後的最高值。
在2008年爆發雷曼危機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和歐洲中央銀行(ECB)實施了大規模貨幣寬鬆。可以説安倍政權的開局與美國經濟2009年7月走上復甦軌道的時間相重合。此外,受川普政權的大型減稅政策推動,美國經濟的擴張接近整整10年。
不過,美聯儲很可能于9月25~26日啟動今年第3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據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佐古佳史分析,0.25%的加息將導致美國經濟增長率下降0.3%左右。有觀點認為,加息週期將在2019年內結束,從週期性來看,美國經濟有可能轉為萎縮。
![]() |
如果美國停止加息,押注日美利率差擴大的賣出日元、買入美元的操作有可能減弱。在安倍政權上台的2012年12月,日元匯率達到1美元兌84~86日元,後來一度貶值至125日元左右,目前仍處於112日元左右的水準。日本財務省的法人企業統計顯示,2017年度日本企業的經常收益較2012年度增至1.7倍。此前日元貶值一直著支撐業績擴大,今後效果有可能減弱。
此外,安倍政權上台時達到7.5~7.9%增速的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呢?受中國領導層積極壓縮過剩債務等的影響,最近的增長率放緩至6%左右。在中國,投資踩下煞車,經濟的減速跡象正在加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