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印簽最大規模貨幣互換協定 意義有別中日協定
2018/10/31
日本政府10月29日與印度簽署了75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定,意在防範貨幣危機。作為2國間簽署的貨幣互換協定,金額創出最大規模,彰顯出蜜月關係。在中日首腦會談之後簽署的意圖又何在呢?
![]() |
日印貨幣互換協定於2015年失效,此次是時隔約3年重啟。為了防止像亞洲金融危機那樣外匯儲備銳減導致經濟動盪,將在緊急情況下在兩國之間互換外匯。考慮到經濟增長和兩國間關係,規模增加至上次的500億美元的1.5倍。
此次重啟協定由印方提出,日本在短期間內同意。為何印度急於重啟,而日本也立即予以回應呢?
印度受美國加息的影響,資金外流加強,擔心未來美元不足。盧比兌美元匯率進入今年後貶值1成以上。投機性趨勢加強,存在經濟變得不穩定的風險。
一方面,對日本來説,「日印是世界範圍內最蘊含可能性的雙邊關係」(首相安倍晉三)。原因在於與印度展開基礎設施開發等經濟合作的空間廣闊。日本擁有1.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資金充裕。面對希望儘早擴大安全網的印度,這成為強化合作的有效王牌。
26日與中國簽署的互換協定在性質上日印協定存在不同。上限定在3.4萬億日元,意在使日資銀行和企業容易籌集人民幣。但不具備危機時救助中國的意義。而且,這是在日本長期推動下才實現的,情況與日印協定有所不同。
日本和印度都對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擴大影響力的中國日趨加強警惕感。日印金融合作的大幅強化,可以説是意識到中國而採取的行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